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专业的50位高产作者为统计对象,以绝对发文量、相对发文量、作者合作度、作者合作率、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频次和h指数等为计量指标,对作者的合作程度与科研产出数量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验证科研合作的程度与科研产出及科研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量"与"质"的等比关系。经实际统计分析后发现,作者的合作程度与其科研产出的数量之间不存在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但作者的合作程度与其科研产出的学术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各高校及高校内部各机构、各学科和各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是每个高校都必须尽力解决好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较为困难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评价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其部分根源在于3种陷阱,即对学科间存在的学科差异了解不够,对各种科研成果的宏观总量了解不够,对各类科研活动及成果的真实发展速度了解不够。对此,提出了基于同类相比原则的数量与占比相结合的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强调科研管理部门尽量全面掌握各学科性质差异、各类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年度收录总量变化情况,以及各类科研成果产出总量的发展态势。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更科学、公正、合理地做好高校科研业绩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和做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高枝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介绍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展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对该机构有关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作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未含港澳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普通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并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等7点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优先领域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科学发展优先领域的概念及间谍的基础上,对优先领域选择的三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集中探讨了优先领域选择的两种新兴方法--科学计量分析法和灰色系统方法及其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人才评价体系,并针对考研用户群体,实现了心理测量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同时,构建了一个评价信息服务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教育培养对象(用户个人特征)和教育培养单位(高校、学科、专业)的自动匹配,并充分发掘了评价信息的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以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分22个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22位,有31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近1400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2.2%,但名次都很靠后,说明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此次评价对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评价举证分析及指标体系的分立与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国内外信息系统评价发展的现状,介绍了国外专家对信息系统投资评价的观点通过研究,针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系统评价人员与机构的综合分析、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与整合、信息系统评价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以及信息系统评价的发展规划,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论述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思路、原则和具体做法,并对各类排行榜做了相关说明,详细解读了本次评价的特色和各类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的创新之处和具体做法,公布了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并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对部分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地区竞争力明显分为3个层次,但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开始发力,正在缩小我国各地区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