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0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消费者需求与技术特性间关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确定两者间关联关系的新方法。即:以技术特性作为条件属性集,以消费者需求满意度作为决策属性集,分别构造对应的决策系统,据此建立消费者需求与技术特性之间的关联矩阵。最后,采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嵌入在外部网络中进行。然而,现有文献对于网络嵌入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研究及一致性结论。结合突破性技术创新颠覆性、高度不确定、高度资源依赖等特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理论推演和案例释义,阐明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既可以从网络嵌入视角充实技术创新理论,也可为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制定网络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詹坤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17,36(5):66-73
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理论溯源,提炼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轨迹和价值实现路径。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谷歌与丰田为案例对象,以智能驾驶汽车作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例子,从技术维度与市场维度剖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起步于新技术和新市场,能为客户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科学问题解决方案;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非连续性的发展特征,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不是某一特定节点的技术或产品,而是时间维度上技术或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及演进的结果;企业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基础、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市场反馈建立与在位企业迥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4.
将绩效反馈的两个核心要素——反馈内容和反馈目的整合在一起,构建了绩效反馈模式的四分图模型(即将绩效反馈模式分为放任型、耗散型、协整型和激发型)。基于反馈效价的视角,从理论上探索了4种绩效反馈模式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6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绩效反馈模式对员工反生产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和考核公平感在绩效反馈模式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5.
宋水正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21,40(11):23-34
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基于联盟组合中焦点企业的视角,构建了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位置占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对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实际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强于潜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6.
双元型组织已成为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范式,然而国内外研究对双元性组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网络理论和双元能力视角,通过采集253份企业问卷,探讨了战略联盟双元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关系承诺与共同愿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战略联盟双元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②关系承诺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在其中起调节作用;③共同愿景调节关系承诺对战略联盟双元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7.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文章阐述了我国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要性,剖析了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成因,提出了使企止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8.
邵云飞  蒋瑞  杨雪程 《技术经济》2023,42(3):90-101
创新战略影响企业创新发展方向及成效,但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演化路径尚不明朗。本文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西门子(中国)为研究对象,从动态能力视角解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新战略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期、成长期、加速期,企业在不同动态能力的推动下顺势实现创新战略演化。其中,在数字识别能力驱动下,企业创新战略主要表现为利用式创新战略,在数字整合能力驱动下,企业创新战略主要表现为探索式创新战略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并存,而在数字重构能力驱动下,企业创新战略则主要表现为探索式创新战略。本文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揭示了动态能力驱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过程及创新战略演化路径。本文有望拓展动态能力理论在数字化情境中的应用,并从演化视角深化企业创新战略研究,同时为企业有效运用动态能力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及创新战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3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观视角,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管理理论,从创新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搜集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揭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类别判断。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地区存在创新短板,“木桶效应”限制了区域整体创新潜力;不同地区创新能力大致呈金字塔形态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差距明显。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区域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突破性创新作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其成功取决于多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条件是获取异质性知识。相比探索性学习、外部知识搜索等知识获取活动,知识转移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且更重视主体双方的互动性,更能适应突破性创新潜在的高风险。因此,以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知识转移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模型。通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践探索突破性创新的案例分析,解释该概念模型,并总结未来研究的可能性,为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探寻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