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郭玲 《企业技术开发》2011,(4):142-142,147
水库、堤防的加固和水电站的基础防渗工程中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对水利工程大坝防渗墙施工技术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还直接和坝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联。  相似文献   
62.
如今,人才资源已在企业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那么,如何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成为管理者思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3.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个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由于它适应性强、便于掌握、易于二次开发而成为当今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一张完整的图样由图形与文字组成.AutoCAD不仅提供了较完善的绘图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各种文字.AutoCAD有很强的文字处理功能,它可以使图样中的文字注写符合各种制图标准.  相似文献   
64.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融资的热潮中,非理性融资的不利后果容易被忽视.针对巨额资金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资本盲目扩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大规模可转债稀释股东权益,股价下跌影响公司形象等非理性融资的危害,提出优化财务资本结构,健全财务决策机制,完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财务监控机制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5.
66.
营销大师舒尔茨在谈及中国的品牌建设时说“很不幸.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只在乎短期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在乎长期的品牌形象”,舒尔茨的话揭示了目前中国品牌建设的发展状态.即中国的品牌建设还处于很混乱的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品牌的强力冲击.国内市场的品牌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品牌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品牌定位则是培育这种资产的基础。当品牌定位正确时,品牌就获得自我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67.
郭玲 《现代商业》2014,(14):260-261
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杭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城市,老龄化问题也非常突出,而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主流养老模式。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外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在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必然要承担主导责任,其职责具体体现在:长效规划、整合资源、引导扶持、监督评估。然后结合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解读了政府履责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郭玲  汪洋 《当代财经》2021,(2):27-37
财政透明和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改革关注的重点.2015年起实施的《预算法》是否提升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利用2010-201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评估在财政透明度不同地区的《预算法》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分析预算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高财政透明度的地区,低透明度地区的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更大,且在西部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预算法》的实施有助于缩小预决算收入的偏离,且对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的改善效应明显,非税收收入则不显著;基于不同的预算环境,《预算法》对偏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环境会扩大预决算收入的偏离,监管环境起抑制作用,执行环境则有双重影响.为此,应当按照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细化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并注重区域差异,改善预算环境,完善联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9.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0.
管理学者认为,组织承诺是一种态度,不仅仅影响员工投入组织的强度,而且代表个人对组织的一种链接关系。高度的组织承诺对组织是有利的,会激发员工从事创新性的行为,将有助于维持组织的竞争力。组织承诺的高低对于员工的绩效,员工的流失行为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组织承诺对于控制日渐高涨的员工流失率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