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29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钟钰  孙雪峰 《农业经济》2003,(10):29-30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言 ,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增加投入 ,但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的特征 ,决定了靠增加投入而单纯提高农产品产量 ,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在于 :把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一方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从非农产业获取非农收入。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和测算所谓农业剩余劳动力就是超过农业实际需要的多余劳动力 ,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就是达到现有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劳动力数量。因此 ,农业当前的劳动力数量与达到其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之差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  相似文献   
22.
资金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企业生产经营之初的筹集资金,投资过程中的使用、支配资金,实现销售后的回收资金,到取得收益后的分配资金,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无不折射着资金的运动。如果企业筹资渠道不畅通,企业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企业使用和支配资金不合理,就会使有限的资金损失和浪费,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就会妨碍资金的周转、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如果收益后的资金没有合理的分配方式,就会影响企业的积累、挫伤投资方的积极性、损害员工的利益。因此,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  相似文献   
23.
24.
储备粮投放对粮食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处于紧平衡状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就决定了当前要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紧迫性和政策创新的必要性。该文通过数量分析方法。将价格、进口量等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相关关联程度做基于不同滞后期的差分处理。在比较我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进口效率时。散点图显示我国进口粮食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波动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互补关系。从而导致粮食进口效率偏低.而且没有改善的趋势。而日本、巴西因对世界粮食价格未来走势的预判则有效提高了进口效率。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预警功能、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进口渠道。逐步赋予一些重点企业粮食贸易经营权。  相似文献   
26.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受饲用玉米消费刚性增长和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路攀升走高。2011年末至2012年初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玉米价格都呈上涨态势。玉米价格上涨推动了玉米占畜禽饲料成本大幅提升,2011年9月玉米占畜禽饲料成本比例达到最高点,而同期小麦价格上涨乏力,其比价明显处于洼地状态。  相似文献   
28.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本文以出现巨额逆差的谷类、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为例,对我国农产品逆差做出描述性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3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因此,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另外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这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9.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压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本文利用2004—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粮食生产有显著促进作用,更换实证模型、安慰剂检验、调整样本量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核心结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通过提高地方政府和领导抓粮积极性,实现促进粮食生产的目标。为更好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要不断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粮食安全主体意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0.
2014年以来的收储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来一些新风险和新问题。"运动式"去库存冲击了市场、打击了加工企业用粮积极性;仓容即将大规模闲置,带来国有资产处置难题;国有收储与市场需求错位,无法对市场优质粮源形成有效补充;轮换机制僵化,增加财政负担与市场风险;企业动态储备机制仍不完善,政府与私人储备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粮食走私打击不力,抵消了改革效果。下一步改革应更注重统筹协调和细节设计,聚焦收储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以渐进式去库存、开展跨省异地收储合作、鼓励优质粮源市场化收储、放活轮换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收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打击粮食走私力度,保护国内市场、强化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