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5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莫 《经济纵横》2005,(9):48-48
尽管已经离开皇朝家私数月,总裁助理杨鸿在谈起皇家私创始人林常青的时候,依然充满热情。“我非常钦佩林总的为人。有一次,我和他争论得很凶,林总把手机都摔了,但他不计较这些,这是非常难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2.
36 塑造企业风格39 没有教学楼的内训大学41 战略导引商学院43 尖端课程带动品牌44 商学院:专业化现在时企业大学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1955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根据《财富》的统计,在美国,排名前500强的公司中,大约其中的70%都拥有形形色色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企业商学院在中国的企业中曾经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对内部人才培养、传播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加深与合作伙伴战略同盟关系的渴望,都转化为企业商学院的这种形式体现出来。与普通大学不同的是,企业大学所传授的课程都是自身管理和运营经验的总结。“企业大学首先是一个企业的大学,其次才是一个对外培训机构。一个不成功的企业是  相似文献   
103.
陈莫 《经济纵横》2005,(5):51-52
2004年是中外合资企业纷纷解体的一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5月宝洁与中国的最后一个合资伙伴分道扬镳.成为一家彻底的外商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104.
尽管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北京阜国数字等公司因为自己开发的标准未能及时成为行业标准而感到失落,但是俄勒冈大学政治系教授苏迈德认为,在过去5年中,中国政府、行业、跨国公司和外国代表都学到了很多有关标准战略的东西。“而这会导致制定更多的能提升社会福利的技术标准。”IT标准浪潮:您认为中国政府为什么对制定自己的IT标准这样热情?苏迈德:首先这里面有渴望技术成就的冲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市场广阔、行业增长快、研发能力强,自然希望能有自己的标准。其次,这其中也有中国进入WTO的因素。一方面,加入WTO要求中国对国家标…  相似文献   
105.
2003年12月11日,欧莱雅宣布收购中国品牌“小护士”,紧接着又在2004年1月28日收购了“羽西”,产品线一下子延伸到50元人民币以下。与欧莱雅迂回曲折降低产品线的做法相比,宝洁的降价措施显得直截了当。比如在2003年11月,宝洁推出零售价只有9.9元的200ml瓶装飘柔洗发水,而在此之前的价格是13.5元。欧莱雅降低姿态“在中国,更大的市场是属于‘大众化’的,要想取得成功,大众市场是必争之地。”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表示。但是在购买“小护士”、“羽西”之前,欧莱雅投放在中国的护肤品并不特别“大众化”:价格最高的是兰蔻,单品价从230元到99…  相似文献   
106.
从2004年4月27日起,华南地区所有必胜客餐厅的餐牌价格全线下调15%。而从2月底开始,麦当劳9种单品“不过5元”的宣传开始在广告中频繁出现,麦当劳各地店面也出现了“不过5元”的大幅海报。必胜客变脸“必胜客的降价是百胜(广东)有限公司对其在华南市场的整体策略和管理方式的一种调整。”去年10月9日,百胜集团从原加盟商手中收回旗下华南地区必胜客所有餐厅的经营权,由集团直接百胜集团这样做,主要是想通过全国整合为必胜客今后在华南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北京这些经营权早在几年前就已收归百胜餐饮集团的必胜客餐厅,由于其价格及品…  相似文献   
107.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在今天,谁控制了市场上的事实标准并保护了知识产权,谁就是技术上的优胜者,并且是市场的最终胜利者和获益者。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只作全球的制造基地。令人欣喜的是,一定数量的中国企业正在政府的引导下,掀起一股制定技术标准的浪潮。IT新标准的出台和酝酿过程更是应接不暇:如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开发取代微软的操作系统(通过推广Linux)、中国自主的DVD 换代标准EVD、高清数字电视标准、取代MPEG的中国自己开发的新数码音频标准AVS、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第6 版(IPV6)…  相似文献   
108.
虽然众多的中国经理人坚决与个人品牌划清界限,但在美国迈尔领导力集团(MayerLeadership Group)主席兼CEO 莱斯莉·迈尔(LeslieMayer)博士看来,CEO 的个人形象总是存在的,而这正是个  相似文献   
109.
“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塑造 CEO 品牌,只当公司经历高速增长,需要重新复制创业时期让员工重视公司的要素时,我才体会到品牌的力量。“彼得·赖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塑造 CEO 品牌的过程《管理@人》:您为什么要请一位教练来帮助您塑造CEO 个人品牌?初衷是什么?彼得·赖安:我在2001年邀请了 CEO 教练。Inna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