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7篇
贸易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51.
我国在世贸组织规制下对战略性贸易产业实施保护面临选用什么样的政策保护工具及如何实施的问题?R&D补贴因其具有非专项性和非贸易扭曲性而成为符合世贸组织规制的贸易保护工具.本文利用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法对R&D补贴的两种实施策略进行了比较,发现事后R&D补贴策略能够产生更大的福利效果,更加有利于节约资源和避免寻租,是优于事前R&D补贴的实施策略,具有更强的现实可行性,值得我国政府采纳.  相似文献   
52.
“沒有計划不能借给你”“一次核定,分期發放”,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先进放款办法。但是四川江津县黄桷乡信用社却把初步确定的放款計划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如果原来沒有核定放款划的骨困农民赞生了困难,就不肯放款文持。这种机械地"按照补划"办事的做法,不难想像,只能把放款工作做坏,根本不能帮助黄困户癸展生产,摆脱骨困。例如黄农周王光,家庭人  相似文献   
53.
本文推导了资本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视角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发现影响资本回报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乘数大小、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利用1980—2009年数据计算了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估算了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没有随投资的增长而降低,资本深化虽然导致了资本回报率的降低,且乘数放大了这种效应,但技术进步却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使得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54.
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在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专利数量、质量和效率);(2)数字化转型程度与企业创新呈现U型曲线作用关系,表明存在正向创新效应的数字化程度“门槛值”;(3)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网络溢出效应和贸易网络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且存在上下游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4)在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和平均数字化转型程度及数字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55.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金融研究》2019,473(11):153-169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56.
黄先海  卿陶 《财贸经济》2020,(4):99-114
本文将产品质量引入多产品企业模型,构建双向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出口动态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发现,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促进本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并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总量增加;国外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质量选择效应导致本国出口产品质量被动提升,进而降低本国企业出口总量,加速低质量产品退出。通过中国企业微观数据检验发现,国内和国外知识产权保护都会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且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会促进企业出口总量和出口产品种类增加,而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会降低企业出口总量,对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加速企业旧产品退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国内和国外知识产权保护都存在创新激励效应,并且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存在明显的质量选择效应。异质性考察发现,与总体回归相比,当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强于国外时,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会促进企业出口总量和出口种类增加;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弱于国外时,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会降低企业出口总量和出口种类。  相似文献   
57.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本次座谈会的重要精神,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题,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8.
卿陶  黄先海 《经济科学》2023,(4):126-144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相似文献   
5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战略方向,本文利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从微观视角测度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从创新变革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有助于拓展企业知识宽度,提升技术创新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竞争能力强化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强化企业对融合技术扩散的吸收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特征方面,除数字产品服务业外,企业涉及的其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技术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偏向于实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企业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中能获得更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益。在外部环境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不同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事实支撑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0.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推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重要增长领域实现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转型和大国大市场优势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炼了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揭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