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2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财政金融   1611篇
工业经济   945篇
计划管理   3579篇
经济学   2764篇
综合类   1992篇
运输经济   187篇
旅游经济   114篇
贸易经济   2155篇
农业经济   952篇
经济概况   2200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2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1315篇
  2011年   1743篇
  2010年   1622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1251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234篇
  2005年   990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鄱阳湖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地区农村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欠发达。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农村经济、人口转移及农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高效利用农用地;发展包括生态农业及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以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人口;开源节流,开发多种能源;建立农村卫生饮水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研究“运筹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一系统将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实现交互式教学, 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科学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因地制宜地扩大张宣葡萄种植规模。[方法]文章通过对张宣葡萄产区开展1:5万农业生态地质现状调查,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试数据,与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张家口盆地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并依据土地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相关规范,对张宣葡萄产地进行系统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葡萄种植区土壤中铜、锶、二氧化硅、氧化钾含量较高,尤以铜最为显著,含量均值是张家口盆地背景值的2倍,是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的1. 94倍;铬、镍、铁、锰、氮、有机碳、硒、镁含量相对较少,均低于张家口盆地背景值和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整体而言,土壤综合肥力相对缺乏,主要表现为氮、磷缺乏;土壤环境综合质量较为清洁,无Ⅲ类区,全部重金属元素均未超风险管制值,99. 26%的面积低于全部重金属元素风险筛选值,表现为4个样点铜含量和1个样点镉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分别位于宣化区和涿鹿县境内。[结论]应通过增施化学肥料提高土壤中氮、磷含量,注意防治保护性杀菌剂的使用带来的铜局部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994.
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差异,为耕地保护及城市周边耕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和景观4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计算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值,并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对沈阳城市周边50个乡镇(街道)的耕地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沈阳城市周边耕地的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生产功能远郊平原区最强,远郊山区和近郊区较弱;生态功能总体偏弱,个别乡镇较好;距离城市越远,社会功能越强;景观功能近郊区较强,远郊区较弱。(2)耕地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生产功能受地形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双重影响,而多功能则受地形、距市中心距离及各乡镇(街道)耕地主导功能等的综合影响。(3)沈阳城市周边的大多数耕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导,景观文化功能整体相对较弱。近郊区耕地生态功能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功能比重较小,远郊区则与之相反。[结论]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不均衡,应科学规划城市周边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耕地各功能的关系,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系统探讨陕西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从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分析出发,对陕西省水文化遗产构成类型进行梳理,指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历史深厚、类型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河流、水利工程等资源等级较高,诗词、碑刻、民俗等资源存世量大。分析当前在认识理念、管理体制、保护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建设应着眼于以生态系统修复、人文系统重构、价值系统重塑、产业系统创新、管理系统再造的"全域统筹、理念重构"和基于遗址遗迹型、工程功能型和非物质文化型遗址功能与特征的"分类保护、层级联动"两大核心策略,兼顾"点、线、面"3个空间要素,构建陕西省水文化"点状布局、线状串联、流域覆盖"大遗产格局。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污染物通量核算生态补偿量方法中单位污染物削减成本忽略了污染物来源差异性以及污染物通量核算未考虑年内实际水文、水质特征的问题,从污染物削减成本和污染物通量两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污染物削减成本按照污染物来源分为点源污水(主要为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村非点源污水(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污水)削减成本两部分,根据不同废水来源的处理成本,按污染物排放量比重加权平均得到削减成本;同时,对年内划分水期,分别核算污染物通量。选取沱江支流上的濑溪河渝川缓冲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核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污染特征,核算金额也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四川水稻产投特征和技术进步对单产的影响,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水稻产投特征和技术特征变动,并基于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80~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对水稻单产的贡献情况。[结果](1)全省水稻单产水平及物质与服务费用投入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人工投入逐年递减,但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2)四川省水稻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技术、稻作经营方式和农业政策不断变迁,更适应当前以普通家庭生产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局面对技术的需求;(3)整体来看,近36年技术进步对四川省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率较低,生产经营较为粗放;(4)分时期看,2005年前,技术进步对全省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率较高,但之后尤其是近5年,技术进步并未对水稻单产水平提高产生影响,要素投入是水稻单产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论]提出了加强科技研发及投入水平、"一主多元"联合推广、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丘区节本增效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