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613篇
工业经济   350篇
计划管理   857篇
经济学   913篇
综合类   493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23篇
贸易经济   461篇
农业经济   305篇
经济概况   75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82.
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的原理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京郊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污染性越来越强,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极大威胁.该文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分析农村生活污水严峻形势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我国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秸秆问题日益严重。进一步改进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针对蔬菜秸秆含水率较高、碳氮比较低、易腐烂发臭滋生病虫害等缺点,在分析比较资源化处理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以无害化处理为目标对技术进行革新。结果 目前蔬菜秸秆处理技术主要有直接还田、厌氧沤肥、好氧堆肥、饲料化等,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难以满足无害化处理要求,文章总结了一系列蔬菜秸秆无害化利用技术,优化消毒直接还田技术,制定厌氧沤肥的技术环节,完善田间堆肥技术体系,优化联合堆肥物料配比,解决快速无害化处理问题,规范物理脱水饲料化的操作流程和添加剂配方,延伸蔬菜秸秆产业链;同时,探讨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存问题、潜力及发展方向。结论 为未来推广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对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职业分化背景下促进农户多渠道创收以及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多值选择模型,以广西山区的540家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纯农户与非农农户向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分化;自然资本丰裕更能吸引农户向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分化;增加金融资本有助于兼业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也促使非农经营主体投身于农业经营;物质资本影响农户向纯农户或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转变;拥有自身务工经历的农民更易于选择以农为主的兼业形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因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分化的程度因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而存在差异。结论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向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分化,应从鼓励农户兼业化实现收入多元化以及鼓励乡村精英返乡创业的视角,适应不同类型农户分化需要,为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维持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文章通过意愿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层面分析湖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代际差异,为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文章基于湖南省6 091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选取农业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余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流动特征为控制变量,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通过城市和年龄的固定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相比于"务工经商"的流动群体,拥有"较稳定的职业""较高的收入"和"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在城市落户定居;现有市民化政策更加倾向于男性,但女性的落户意愿反而更强;"受教育程度越高,落户可能性越大"仅限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需求的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城市。[结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能够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探讨中国耕地保护决策的演进历程及产权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渐进决策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识别耕地保护决策变迁模式并分析路径依赖特征。[结果]农地产权的排他性与激励性逐渐强化,有限性相对减弱,为保护耕地营造了安全稳定的产权环境;中国耕地保护经历了体系形成、逐步完善、趋向成熟的阶段,遵循渐进决策模式,在平稳过渡中不断优化;耕地保护渐进决策深受产权阶段性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市场管理与农户行为路径。在制度上表现为冲突、迁移、协同的效应演变,在市场上表现为滞后、服务与激励的特征变化,农户行为则反映了群体效应、外部效应、预期效应的变化。[结论]随着产权变迁,产权效应耦合变化推动耕地保护决策发展。未来应优化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健全农地市场的公共服务管理、合理实现耕地生态产品的价值,以促进耕地保护决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退捕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利于政策主观绩效的提升。方法 文章以在全国率先实施禁捕补偿政策的贵州赤水河流域和湖北洪湖流域的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的缺失分别为解释禁捕补偿政策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2)存在引致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其中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是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提高禁捕政策满意度中发挥核心作用;(3)存在4种引致低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态,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缺失在各自组态中均发挥了核心作用,使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验证。(4)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补偿资金发放时效是有效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结论 多重条件间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政策宣传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两手抓”是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意义重大,但目前残膜污染的回收治理效果仍不理想。农户是地膜回收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分析农户地膜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残膜回收,促进农膜残留污染治理与地膜覆盖技术绿色可持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333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与解释结构模型(ISM)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户地膜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结果 (1)二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地膜使用年限、耕地面积、耕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地膜厚度、再次利用价值认知、残膜危害了解途径多寡、环境监督、回收企业、回收补贴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ISM模型结果显示:补贴是深层根源因素,是否有补贴影响当地回收企业补贴的建立;地膜使用年限、地膜厚度、回收企业、环境监督为中层间接因素;耕地面积、耕地细碎化程度、回收后再次利用价值认知、残膜危害了解途径多寡为表层直接根源因素。结论 农户地膜回收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驱动,三路径”。为改善农户地膜回收行为,促进地膜覆盖技术绿色发展,应保障地膜质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机械化回收技术,同时完善回收体系,拓宽农户的了解渠道。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川西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开展生态脆弱区域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作物规划管理,以及拓宽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栅格指数模型,构建川西高原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1)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中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相对较小。(2)大白菜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中游和岷江流域,其中高适宜区1.652 5 万hm2;苹果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流域河谷山地和岷山山脉,其中高适宜区36.121 5万 hm2;梨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中游和岷江流域,其中高适宜区31.025 3万hm2;甜樱桃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河谷和山地,其中高适宜区16.891 4万hm2;核桃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河谷区,其中高适宜区41.913 7万hm2。(3)从县域空间尺度上评价,川西高原推荐种植核桃和梨的县(市)最多,分别为22个和16个。推荐种植大白菜的县(市)最少,只有3个。(4)川西高原农业产业光温条件好、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但常受低温等极端天气影响;耕地比重小、分布零散且耕地质量低;低纬度高海拔同时地势高耸、地形破碎;交通和灌溉设施薄弱,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川西高原典型作物产业发展。结论 研究结果符合川西高原典型作物种植现状,但是该研究构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中对内源性因素考虑不够,缺乏对劳动力、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分析,同时缺少对科学技术、法律法规、政策、市场等外源性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90.
何颖 《价值工程》2008,27(2):30-32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国家对用人单位并无明确具体的公平就业法律规定,因此,各类不公平就业现象出现,为构建和谐社会设置了一道人为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才是规范行为、获得合法权益的最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