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80篇
工业经济   52篇
计划管理   147篇
经济学   115篇
综合类   7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5篇
农业经济   57篇
经济概况   12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与印度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两国的外贸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呈上升趋势,但两国外贸发展的条件不同,外贸水平以中国为佳,而印度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中印之间的贸易问题不少,既有结构性问题,也存在保护主义和渠道沟通问题,因此,应加强双边外贸的发展潜力,并拓展双边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陈姣娥 《经济与管理》2005,19(11):23-26
中国现行失业保障面临重重困境,迫切要求探索失业保障的制度创新。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型失业保障模式,对政府—社会合作型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对于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失业保险为基础,非营利组织失业救助为补充,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促进再就业,以社区作为政府—社会合作的结合部的失业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凸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一种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免疫工具,持续期配比策略在近些年来有了较大发展.本文在深入探讨Macaulay持续期的三种重要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和比较了近期提出的几种主要持续期即:方向持续期、 部分持续期和近似持续期,最后简单讨论了将这些持续期模型及其免疫策略用于中国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敏捷供应链与精益供应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讨论了“精益”供应链与“敏捷供”供应链的异同点,强调在变动环境中生存的关键是“敏捷”,尤其是通过响应型的供应链的构建,本文还讨论了两者的综合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生命健康,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也正致力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监控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其缺陷亟需弥补。目前许多专家学者提倡重点从生产环节来监控食品安全,本文则从食品销售规制的角度来研究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督,并就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倾销指控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对如何应对国外倾销指控进行了探讨。频繁遭遇倾销指控与中国出口企业的营销战略存在重要联系。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位、营销定价、市场选择和渠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过于依赖低价竞争,易于引发倾销指控。为避免反倾销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出口企业应主动调整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相继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后,财政部于2002年开始着手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历经两年多时间,于2004年4月27日正式发布,今年1月1日起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帮助各方面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现对该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回顾。关于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就是规定制度的适用范围。目前各国对小企业的界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和阶段不同,企业规模的划分也有所不同。(一)国外及相关国际组织对企业规模的划分1.从定…  相似文献   
18.
深入剖析丝绸之路沿线国内段九省市的综合发展实力,探索不同发展战略定位下省 区市竞合协同发展路径,对全面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发展竞争力、 环境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财富竞争力、金融发展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五 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分类主成分分析法全面衡量九个省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分项和综 合竞争力,将九省市分为三个发展梯度,形成资源聚集与要素流动的直观剖析。在此基础上,利 用聚类分析法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的着力点与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最终得出处 于不同梯度省区市间开展基于优势竞争力的产业间合作的三大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晓杰 《价值工程》2014,(12):19-21
本文对选煤厂建设工程投资估算中影响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BP神经网络理论基于Matlab软件对选煤厂带式输送机及栈桥单位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概算指标估算结果,详细阐述了可以提高选煤厂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准确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novation researchers have thoroughly discussed how attitudes toward innovation influence people's intentions to use it. Most prior research tried to explore employees' acceptan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through the lens of change initiators; however, using a manager's or the “great man's” perspective to explain change recipients' reaction to an innovation is indirect and periphera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novation should be studied direc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recipients, and that their perceptions of fairness in the wake of an innovation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ir willingness to accept it. Mor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cipients' fairness perceptions mediate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alized as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n their acceptance and belief 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innovation. Two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zed mediating effects of procedural fairness/outcome fairness. The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real‐worl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tting, but raised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the causal effect of the mediating model really existed. The scenario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semi‐experimental condition which had high internal validity and guaranteed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 Hence, the research design of the two studies complemented each other.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using the criteria proposed by Baron and Kenny were us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models in the paper. Moreover, both Sobel tests and bootstrapp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guarantee that the mediating paths do exist amo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mediator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Both the field study and the scenario study showed that most of our hypotheses were supported, and change recipients had strong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the innovation and how the innovation was implemented in terms of fairness perceptions. Change recipients' perception of procedural and outcome fairness mediated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n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innovation and the perceived legitimacy of the innovation. The results disclosed that the change recipients' fairness perceptions were a key step for their sense‐making process of an innov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tudying change from recipients' perspective, as well as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ir fairness perceptions, can broaden our knowledge about change. Oth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