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511篇
工业经济   251篇
计划管理   807篇
经济学   830篇
综合类   496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63篇
贸易经济   594篇
农业经济   237篇
经济概况   696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81.
Us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in multiple locations (California and Tex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evohot in Israel), we quantify category‐ and location‐specific variations of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brand produc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consumers have a simila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brand value in different product categories across different locations. That is, consumers have a stronger preference and higher WTP for brand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followed by clothing and then processed food, and the lowest in fresh produce. Furthermore, we simulate price premiums and market shares of brands relative to generic product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brands in fresh produce have the highest price premium but lowest market share. Despite the similarities, the magnitude of WTP for brands as well as the simulated price premi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rket share in the same product category are location varian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suggest validity of having global brand strategies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hat is, the so‐called “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cally”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2.
我国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沙产业的6种主要类型、发展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着对发展沙产业认识不足、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弱、融资难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我国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沙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政府扶持与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与集成创新,培育市场与配套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3.
为探索解决西北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而土地督察机构人员不多的矛盾,以青海省为例,确定土地督察类型区的划分原则、方法、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方式.按照地域分异规律,采用系统聚类法和定性修正法将青海省划分为耕地保护、城市发展、矿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四大土地督察监管类型区,分析指明各类型区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和违法特点,为评定土地督察级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督察办法,创新土地督察方式方法,提高土地督察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实现土地督察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4.
时瑾 《价值工程》2022,41(8):131-133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为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与之对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将水电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标准,从而使水电水利工程能够朝着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而不断的进步满足实际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5.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知识联盟动态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瑾 《财经科学》2006,(3):54-61
知识联盟是企业间为共同创造知识和进行知识共享而建立的联盟。本文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进行知识联盟的企业交互活动的复杂性可能对异质知识流的扩散和知识联盟稳定性造成多重可能结果。分析表明:一个企业实施知识流的更新(如建立知识联盟)和顺利扩散,取决于不同因素的作用,并表现出不同的复杂演化结果。对于已建立知识联盟的企业来说。这些不同的结果会对知识联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企业最终都达到主动变流知识的策略选择状态,则异质知识得以在企业间扩散,从而强化企业间的知识联盟,但如果企业最终没有达到这一状态,则企业知识联盟的稳定性将被削弱。  相似文献   
186.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着挑战。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与劳务的通货膨胀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由其引起的股票价格膨胀,却难有对策。早在1929年,纽约股市的暴跌已导致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进入长期的大萧条时期;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资产价格极度膨胀而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资产价格明显的偏离实体经济上涨,更是引起了决策部门普遍的担忧。  相似文献   
188.
关于我国能源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期能源战略应为石油进口和能源进口多元化;中期应在开采中实行先远后近以保留相当大的战略储备,同时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长期应形成节能型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89.
以创业板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不同区域环境下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事前甄选与事后培育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有限,与非核心发达地区相比,金融发达地区的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表现出差异性甄选行为,但却有更好的事后培育作用,而且这种培育作用会随着地区投资环境优化而增强;②行政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显著,与异省投资相比,本省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事前甄选具有显著优势,但对被投企业后续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作用会因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占有董事会席位而加大。  相似文献   
190.
企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微观市场主体,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应对和解决突发性社会公共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实践议题、实践主体、实践范式等方面阐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向。更进一步地,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为例,深入阐述在特大型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实践参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范式(基于传统个体型的原子式、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式、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动式,以及数字化平台经济时代基于平台企业主导的商业生态圈与基于公共治理平台主导的社会生态圈等5种范式)推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手段与工具优化创新,从而为企业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