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财政金融   275篇
工业经济   234篇
计划管理   1243篇
经济学   889篇
综合类   975篇
运输经济   88篇
旅游经济   89篇
贸易经济   680篇
农业经济   345篇
经济概况   38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蓬勃  吕永波  任远  王永明 《物流技术》2007,26(6):88-90,93
首先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容,提出不同合作层次企业的四种协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信息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对信息共享机制下的供应链效益做出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对每个企业而言,人是发展及运营的基本要素。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构建起业务能力对口、个人素质合格、职业技能全面的人才队伍,并在日常的企业经营中做到有序分工、合理摆布,是当前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功能区招商企业虽然是众多企业中极少数的一个类别,但特殊性决定了更强的人力资源管理针对性。论文主要从功能区招商企业定位谈,对现阶段此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塑造、团队结构组成、绩效激励制订、外延职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部分可行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城市核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多学科调适理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城市核心具备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特征 ,作者认为 ,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融贯综合的研究 ,形成包含历史、创新、特色、环保、社区、经营诸多理念的新的城市化观 ,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旧城更新 ,以达到城市核心文脉永驻、文化永续、魅力永存、环境平衡、社区永生、活力永现的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卢锋  刘鎏 《经济学》2007,6(2):357-380
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一国经济追赶伴随的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相对增长”会派生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可贸易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各自增长、相对增长、国际比较增长等指标进行系统估测,发现上述结构性生产率指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存在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推论一致的经验证据;利用人均或劳均产出等总量性生产率指标检验这一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则存在理论假说变量与度量指标选择不兼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6.
ST公司重组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重组对ST公司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组对ST公司具有明显的影响,重组具有即时效应,但同时其作用有限,并未带来以后年度的业绩全面改善和提高.与摘帽公司的重组相比,市场对未摘帽类公司的重组反应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07.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省际间财政差异趋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80-2005年间的样本数据,揭示1980年以来我国省际间财政差异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财政收入方面,受地区经济差异加大的影响,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差异有扩大态势,而分税制改革有助于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差异.在财政支出方面,1995年以后财政支出差异呈上升趋势,这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分税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前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后者.因此,缩小省际间财政差异的途径除转移支付外,还应当主要致力于缩小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地脉文化也被称为地脉和文脉,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石。根据地脉文化与旅游产品关系对比可以将旅游开发分为两类四型:(1)旅游产品扎根于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根基稳固、主次分明);(2)旅游产品脱离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左顾右盼、横生枝节)。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及旅游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脉文化基础有 “海” “滩” “宜” “河” “港” “城” “工” “农” “山” “史”十大方面。 “海” “城” “山”的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 “农” “史”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农”“史”正在发展; “宜”(宜人气候、度假资源)表面发展丰富,实际潜力巨大; “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 (港口) “工”(工业旅游)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0.
港口城市发展物流园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港口城市发展物流园区的必要性。探讨了发展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政策扶持等问题,并对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