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6篇 |
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8篇 |
工业经济 | 100篇 |
计划管理 | 119篇 |
经济学 | 265篇 |
综合类 | 1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旅游经济 | 10篇 |
贸易经济 | 180篇 |
农业经济 | 22篇 |
经济概况 | 126篇 |
邮电经济 | 3篇 |
出版年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36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5篇 |
1971年 | 12篇 |
1970年 | 16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6篇 |
1961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187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中国国家间道义思想探本溯源——基于先秦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国家间道义思想具有整体性特征,其内在逻辑基点和现实支持即是人性中的道德。它有两个理论支点:一是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具有统一性;二是国家间道义有助于形成国际权威。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主张将国家间道义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考虑因素,认为符合道义应该成为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高追求,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利益。先秦诸子(韩非子除外)均认为,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应遵循道之以德,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不以战争方式扩大国家利益的原则;孔子、荀子和管子还强调遵循言而有信、讲求国际诚信的原则;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以及遵守国际规范的原则。先秦诸子普遍认为,具备坚实的道义基础是一个国家成功崛起的必备条件。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与西方主流国际道义思想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承认道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的作用,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将道义视为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考虑因素,后者则将道义因素虚拟化处理。以孔子和老子等为代表的先秦杰出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2.
Associate Professor John W. Rowe Jr. 《De Economist》1978,126(1):116-125
Summary For the industry composed of single output, two factor firms, industry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one of the fac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price of the other is negative or positive as th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industry output is greater or less thanindustry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Using isoclines, vectors, isoquants, and isoscales, it is shown that, where firm isoquants are non-homothetic, industry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or constantindustry output allows for adjustment of the level of firm output, and thus exceeds firm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or constantfirm output.He wishes to thank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helpful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43.
国际制度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机制——来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发展了几种重要的因果机制。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探讨了在行为体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国际制度如何改变了国内行为体在信息、权力和利益分布上的既有均衡状态,从而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结果。如果国内制度具有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作为信号和承诺装置;如果国内制度具有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用来对权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但这两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强时。当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弱时,国际制度可以作为社会集团的政治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44.
Professor of Economics Theo van de Klundert 《De Economist》1982,130(1):9-37
Summary If taxes on labour income are passed on in wages the 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may be negative. The present paper analyses
this problem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applying a linearized version of a model for the small open economy. The model
is dynamic, because account is taken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Short-run and long-run solutions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fiscal
policy variables, a wage push variable, the price level abroad and world deman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supplem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cknowledgement is due for his helpful comment to S.K. Kuipers 相似文献
45.
安全联盟与经济合作研究——基于四种联盟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盟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国家在安全上的需要。但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经济交往产生的安全外部性促进了结盟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增加,确保了联盟国家间经济交往的发展;在联盟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联盟框架内存在的议题联系机制为联盟国家之间进行安全合作的同时实现经济合作提供了相应的交往渠道和方式。同时,一国通过经济上的补偿性支付的方式向其盟国提供经济补偿,使其从经济上获益,从而确保了安全联盟的稳定。根据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度和利益相容性程度,联盟会表现为实力增强型联盟、协调型联盟、霸权型联盟和飘忽不定型联盟等四种类型,联盟经济在各种类型的联盟中都会发挥作用;但在不同类型的联盟中,由于上述两个变量的不同,经济合作与安全利益的关联程度会有不同的表现,补偿性支付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至今,东亚区域合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地区多边组织、论坛、会议、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形式在本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区域多边合作进程之中。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可能对未来美国与东亚的关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美国主要根据其自身利益的判断来应对东亚区域合作,对于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形式可能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对于把美国包括在内的区域合作形式则可能采取积极推动的立场。 相似文献
47.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是对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继承和发展。深化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理论建构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地区主义的五阶段说和功能主义的溢出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公共产品消费中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为选取区域合作的内容设定了较为客观的标准。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科学地说明了驱动有关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此外,公共产品理论中有关外部性的论述还可解决域外大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48.
针对中国研究文献中认为中国具有某种本体或历史基体的惯常假设,同时包括中文和英文文献,但尤其重视日本文献,作者对中国历史基体的论述进行了分析,并将沟口雄三具体提出的中国历史基体的主张作为反省的对象,旨在分析他提出历史基体论的动机,即要摆脱因为日本自身历史脉络对日本学者认识中国所造成的限制。作者以韩国学者研究朝贡关系为案例,对历史基体论这一学术议题提出了质疑,并佐以越南的两位中国学专家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对基体论进行检视有助于中国研究取得知识启示。 相似文献
49.
50.
Hui Peng PhD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Yulu Chen Professor School of Fina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5,(2)
I. NPL Asset Settlement in China’s State-Owned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NPLs)represent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hindering China’sbankingsystem, especially the fourstate-owned banks (SOBs).According to statisticsfrom China’s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 the banking system has accumulated NPLs tothevalueof3,158 billion RMB,whilethefourSOBsaccountedfor51 percentofthattotalbytheend of 2003 (seeTable 1). While the banking sector disposeslessthan 300 billion NPLevery ye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