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03篇
工业经济   147篇
计划管理   333篇
经济学   371篇
综合类   148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244篇
农业经济   113篇
经济概况   28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我国粳稻产量现阶段呈连续增长的态势,然而粳稻生产效率却存在无效率或波动剧烈的现象,研究我国的粳稻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和稳定中国粳稻区域生产效率和水平从而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13个粳稻生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分别从时间和区域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在时间趋势上逐渐趋于平稳,但是在2004—2007年间存在短暂的波动;在区域上主要是西南和东北粳稻生产区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西北区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河南、湖北、宁夏3个省份出现技术无效率,但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增的状态,仍有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应通过减少要素投入冗余来改变其无效率状态。[结论]粳稻生产技术无效率主要是由于种子费用、农药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冗余造成的;若将来在保持纯技术效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粳稻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粳稻生产区域规划、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3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2.
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中国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开发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文章从自然适宜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和土壤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松嫩平原宜垦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1980—2015年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整体较好,最适宜垦区与较适宜垦区占松嫩平原面积的5068%,分布在松嫩平原腹地大部地区,中部、中北部、中南部等地;(2)松嫩平原已开垦耕地资源中,持续利用耕地占松嫩平原面积的4814%,空间上与宜垦程度高值区高度吻合;(3)新增耕地占区域面积的126%,以中度适宜垦区和较适宜垦区为主;(4)松嫩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占松嫩平原土地面积的1556%,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均有分布,耕地后备资源中度及以上宜垦区占后备资源总量的7465%。[结论]目前大庆市和白城市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但其中轻度及不适宜开垦区所占比例大,开发难度较大; 松原市可开发资源相对丰富且开垦难度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通过分析其加工工艺,对发酵温度、非脂乳固体含量及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6~38℃、非脂乳固体含量10%~20%、菌种添加量0.03%~0.07%时益生菌乳饮料中活菌数最多。  相似文献   
115.
我国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政策支撑。文章针对我国林业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且整体增速较为缓慢;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建设投资比重少;林业财政补偿标准低,且补偿范围不够全面等现状及问题,采用DEA模型,通过构建林业财政投入和产出指标,对林业总体政策投入效率、规模投入效率和政策投入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两年我国林业总体财政政策投入效率下滑,中央财政拨付的财政经费和税收优惠财政投入缺口较大。该文根据林业财政投入现状及评价结果提出了建立林业财政扶持资金机制、完善林业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规范林业产业税收激励机制等4种实现机制,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龚斌恩 《新金融》2009,(7):54-58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金融创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最近上海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创新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试图全面介绍信用衍生品的运作原理及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信用衍生品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制,为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7.
陈军  龚新蜀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113,179
在加工贸易区或加工贸易基地选择研究方面,学界主要集中在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投资环境视角的研究上。文章采用另一种方法——区域可达性定量模型,对新疆主要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的区域可达性进行计算,并按区域可达性大小排序。在国家实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下,文章结合新疆特色加工产业群,对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布局调整做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8.
[目的]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科学客观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分析影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对因地制宜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综合图示法测度结果,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异格局,借助逐步回归、GWR模型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显著,以中等水平为主;(2)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呈现“双核”分布特征;(3)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用机械化总功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个因素为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在不同分区上影响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揭示了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以中等水平为主,冷热点区均呈现“双核”的格局特征,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效应的空间异质性,为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一、构建人居环境三大绿色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总体规划提出了生态城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体现了生态城建设理念,但仅仅依靠指标体系中那些指标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一个人居环境的典范和一个人类生态文明的载体,现提出构建生态城“三大绿色体系”的建议。1.建立绿色住区环境体系住区环境是中新生态城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城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部位。建议进一步细化人居环境指标,构建一流的绿色住区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20.
保险商品价值的形成与实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各保险公司险种开发的频度不断加快,市场上新险种层出不穷。但由于产品开发设计不对路,保险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已成为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保险产品设计中保险商品价值的形成与实现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险种开发销售到合同期满止的整个保险商品价值链创造过程中,保险商品价值创造活动的基本劳动单元数量的不同比例和组合决定了保险商品期望价值和保险商品价值形成,且和与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另外,始终小于,且能否顺利转化为则取决于保险商品与消费者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