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293篇
工业经济   155篇
计划管理   434篇
经济学   399篇
综合类   220篇
运输经济   21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239篇
农业经济   146篇
经济概况   323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水稻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关键环节、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制定我国水稻供给侧改革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水稻生产供求结构、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水稻生产的资源环境、市场调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泰国、中国五常大米政策特点和经验教训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在分析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措施:优化水稻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以项目带动水稻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和优化稻米品种品质结构、审定标准向抗性优质专用水稻品种倾斜,因地制宜调减水稻生产面积,调整国家收储稻米标准,延长水稻全产业链等。[结论]加速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稻米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有效破解稻米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增强我国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寻主要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方法]基于1990—2015年面板数据,通过VAR模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影响程度和方向因食物种类而异。[结论](1)从影响方向看,农业碳排放对肉禽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和粮食、蔬菜、食用植物油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动的冲击响应方向基本相反,这主要是由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替代性导致;农业碳排放对食物消费变化冲击的响应方向呈正负交替变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缓,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供求的收敛型"蛛网"变动特点引起。(2)从响应时间看,农业碳排放变动对植物性食物消费冲击响应更为迅速,主要是由于动物类食物调整生产周期明显长于植物类食物产品;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代替动物性食物消费的方式在短期内(3~4年以内)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但是长期看来效果并不明显;所有食物消费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冲击效应在8~9期以后均逐渐消失,说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持久,农业碳减排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3)从影响程度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对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贡献最大的是其自身,说明农业碳排放基数庞大,减排工作任务艰巨,尽管肉禽类食物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但研究期间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并不是主要由这类食物消费的变化导致,而是由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化导致。研究结果为在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农业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其生产效率测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皖北农耕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对2017年皖北各县级单元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结果的迥异进行效率、冗余及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效率较低,呈现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 各种投入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冗余,整体上看塑料薄膜冗余最高、化肥施用的冗余最低; 空间分异显著,南北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S”型趋势、东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扁平状“v”型空间分异特征。[结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导致了皖北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应完善生产要素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农业整体性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牧区近10年来主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中存在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政策缺少灵活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保障机制等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基于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实践,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定性分析补偿机制要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结果]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应以各级政府为主; 补偿对象应包括牧区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牧区地方政府; 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牧区和牧民的发展权受限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的组合模式。保障机制需完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建设。[结论]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须对补偿责任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补偿保障机制等各要素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深入分析,才能确保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满足牧区实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5.
针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贸易措施的违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ATT—WTO体系内部,针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贸易措施的合法性,以及如何规范允许使用的针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贸易措施的讨论甚为激烈,成为最有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对WTO协议中的GATT第1条、第3条、第20条,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条文和案例的研究,分析了针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贸易措施的违法性及其可能的负面效应,以供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6.
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7.
随着创新与企业家时代的到来,创业活动对一国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创业活动的研究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文章在创业机会与机会识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创业机会的定义、来源、类型以及识别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8.
瞿志印 《南方农村》2009,25(3):92-94
加强农村信访工作,一要提高对农村信访工作的认识,二要讲求农村信访工作的方法,三要改革创新农村信访工作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99.
论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腾 《南方农村》2009,25(3):53-56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需要,是应对“粮食战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既具备了较坚实的财力基础,又在WTO规制许可范围之内。要充分发挥农业补贴的作用,‘就必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同时还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温室气体通量以及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而明确不同草地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情况,为当地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利用草地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草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取退化的天然牧草地、混播型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型人工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较为普遍的箱法进行了野外实验,对比分析不同草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通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室气体与土壤含水量、箱内温度、地表温度以及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CO2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排放,其中刈割人工草地的CO2排放量为67.00±9.15 mg/(m2·h),显著高于放牧人工草地35.50±5.37 mg/(m2·h)和天然草地30.17±4.57 mg/(m2·h)(P<0.05),且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