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8篇 |
工业经济 | 15篇 |
计划管理 | 27篇 |
经济学 | 27篇 |
综合类 | 11篇 |
贸易经济 | 4篇 |
农业经济 | 7篇 |
经济概况 | 5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如何防范我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为“走出去”企业构建保障和服务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规范会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境外企业审计机制。 相似文献
122.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23.
124.
文章认为高校扩招导致就业率降低,引起大学生要求的平均工资降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要求的工资升高,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5.
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是河南加快信息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弥补差距和不足,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应用示范、优化环境等对策促进河南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6.
我国房地产行业利润不均化及政府部门对房价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利润不均化的几点原因说明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政府部门在针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泡沫出现的情况下针对自身、开发商及商业银行、普通买房者三类群体,提出引导资金开发中小城市,限制开发商开发经济型房屋以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127.
文章认为,从客观上按照发展的规律性看问题和研究问题,科学技术发展是个客观过程,是经过从简单而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渐进、逐步的过程。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类劳动、生产所决定的,是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归根到底是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和驾驭好这两面性,才能让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自由发展做好服务。文章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以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为根本目的,推动掌握了主动权的、能为中国自己掌控的科学技术大发展。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从战略上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二是要未雨绸缪,发展属于中国自己掌控的科学技术;三是要制定好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相对短期的、专项的计划;四是要建设好责任心强、实力雄厚的高水平科学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128.
以2007-2014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基础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实证检验不同类型财务冗余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作用,并引入股权集中度,研究其如何调节不同类型财务冗余对产品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可利用财务冗余有利于企业产品创新的推进;而潜在财务冗余却对企业产品创新产生负向影响,即负债率越高,潜在财务冗余越低,企业越倾向于实施产品创新;且股权集中度增强了可利用财务冗余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但也放大了潜在财务冗余产生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9.
13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啄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融资啄序理论主张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留存收益-债权-股权\"的企业最优融资啄序,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4~2007年的融资数据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的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对其进行分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啄序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种偏好会受到诸如规模、成长能力和负债水平等内部条件以及外部融资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