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根据1997年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2.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承泰 《经济地理》1996,16(1):78-81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刁承泰(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重庆630715)在四川,小城镇一般指县辖的建制镇。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信息中心,又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可谓"乡村之首,城市之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商...  相似文献   
23.
系统方法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土地整理日益成为一项重要举措。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是土地整理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土地整理和土地系统的方法论进行有益的探讨,揭示了系统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土地整理系统研究,对于提高土地整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
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特大城市1990-2001年建设用地增长数据,综合选取10个影响因素,作为本次驱动力研究的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次要因素,选取与建设用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建设用地与这些因素的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全国和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共同的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人均GDP水平。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人均财政收入高低也对全国建设用地有较大影响。东部地区其它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均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中部则是地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和人均财政收入;西部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和人均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5.
由于石灰岩山间盆地的地形地貌特点,水土流失和蓄水问题都很突出。因此,石灰岩山间盆地的土地整理应以土地平整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石灰岩山间盆地土地整理的工程量大,材料耗用多,建议适当提高石灰岩山间盆地的土地整理投资标准,增加土地整理投入,使石灰岩山间盆地的土地整理工作能保质按时完成,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6.
1引言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最早的研究来自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地租理论:“他们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提出了农业土地集约经营。即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7.
土地利用生态位的调控就是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生态位,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在土地使用者身上,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使广西的新一轮海上突破战略目标有可能变成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广西获得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规划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所面临主要问题的揭示,并提出实施该规划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仅仅靠土地的外延扩展来满足城镇的建设,还应该从已有的建设用地内部挖掘潜力,提高集约利用水平.运用数学方法,得出建设用地集约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然后分析了永川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最后提出了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0.
陶陶  刁承泰 《经济地理》1999,19(5):63-66,94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