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多中心化这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入手,探讨其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多中心程度的增加才表现出显著的农村贫困消减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网络货币外部性”的存在是城市群多中心体系促进农村贫困缓解的重要因素。调节作用发现,东部区域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增加有利于其多中心体系的减贫效果,但中西部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2.
垄断企业网络外部性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垄断企业网络外部性产品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一个两期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设定,本文对生产和销售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垄断企业采取先低后高定价策略的内在机理和福利效果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33.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4.
自然地理约束、土地利用规制与中国住房供给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修岩  杜聪  李松林 《经济研究》2019,54(4):99-115
住房供给弹性是决定房价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是否缺乏弹性?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大小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为探究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地理约束、耕地保护约束和容积率规制的单中心城市模型,重点考察了三者对住房供给弹性的影响机理,进而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全面测度了中国城市土地开发中的自然地理约束和容积率规制强度,并基于2005—2013年中国城市层面的统计数据,采用外生冲击引起的需求变动这一识别策略来估计住房供给弹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整体表现为缺乏弹性,而自然地理约束及容积率规制是导致住房供给缺乏弹性的重要原因;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住房供给弹性越小,且受自然地理约束的制约程度越高。这为中国当前房价整体涨幅明显,尤其是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典型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因此,政府应当坚持"因城施政"的思路,适当降低土地开发中的容积率规制强度,逐步增加供给弹性偏低的大城市土地供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5.
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采用国际前沿性的倍差匹配法,首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双向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同时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和自选择效应,而且这两种效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进一步考虑企业规模异质性的研究证实,不同规模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和自选择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型企业从这两种效应中获得的生产率提高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6.
王峤  刘修岩  陈露 《经济科学》2024,(1):104-123
城市密度作为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重要表现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其不但能够影响生产率、经济增长及生态环境等,而且对城市的创新效率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匹配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并结合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包含企业—年份维度的300多万个样本,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内部街区尺度的密度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区层面的密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产出,高密度发展的创新外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街区尺度高密度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吸取知识溢出的养分,克服知识溢出面临的地理阻碍。  相似文献   
37.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8.
城市群是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与重要地理单元。本文在机器学习Wasserstein距离算法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矩阵扩张Sinkhorn算法和熵正则化约束法改进Wasserstein距离算法及其求解方式,通过假设检验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产业共聚指数,测算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共聚水平。测度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同二位数行业内产业间的共聚水平大于跨二位数行业产业间共聚水平;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共聚特征,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上述城市群内部偏向共聚;2007—2013年间中国城市群产业空间共聚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不同城市群的演化模式存在差异。本文还利用产业共聚指数的方向性,分析了不同城市群产业空间核心产业的差异,绘制出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对产业共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技术关联与规模差距对产业间共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行业内部竞争水平从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抑制产业间共聚趋势;城市群层面诸如政府规模等区域特征均与产业间共聚水平负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城市群产业空间治理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