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35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产业的市场势力理论及其估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志彪 《当代财经》2002,(11):43-47
研究市场势力及其测量方法,对我国正在制定的反垄断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我们通过计算市场潜力,分析因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讨论测量市场势力的经济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探究了在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循环的背景下东北工业的衰退现象,并利用1987—2015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分解了东北工业的区际贸易和产值。研究发现:从区域联动视角来看,我们通过对东北工业区际贸易中增加值份额、互动和流动形式等指标的动态研究,证实了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事实;从空间依存视角来看,东北工业表现出“生产—消费”自循环特点。此外,东北与国内其他地区在工业生产中呈现出强烈的“溢出不对称”现象及“高敏感低分散”特征,反映出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的弱化趋势。经验研究表明,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问题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东北工业衰退和“振而不兴”困境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3.
张杰  刘志彪 《财贸研究》2007,18(6):1-10
从需求因素视角入手,探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关国家竞争力的来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认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及俘获型"结构封锁"价值链治理关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层次需求市场的控制能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本文解析了由于对需求控制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四种国家发展模式,并以四国(地区)为例深入探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关系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利用本土市场需求结构空间的转换与逐步高度化,突破发达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型"价值链治理关系"陷阱"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4.
需求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基于收入分配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所决定的需求因素,是决定微观企业乃至一国自主创新动力的关键内生要素.我国宏观国家层面与微观企业层面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滞后,是现阶段偏向于资本而非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结构的造成的需求规模与需求结构的"扭曲"所导致.本文分析表明,这种"扭曲性"收入分配结构的形成与决定机制,是由劳动力供需条件、地方政府的官员治理行为以及二元化城乡分割中农民工的收入来源结构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任何试图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滞后局面的政策措施,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形成的复杂性、长期性以及战略时机.  相似文献   
45.
全球价值链(GVC)的分离与整合,形成发展中国家代工者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或国际大购买商四种现实对接关系集合。其中,俘获型网络治理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下不得不接受的既成事实,由此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无法实现功能升级与链的升级的高端价值链攀升过程。俘获型网络的产生源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具有的技术势力和国际大购买商所具有的市场势力,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GVC背景下被俘获关系的出路在于基于国内市场空间的国内价值链(NVC)的培育。从NVC与GVC的比较视角出发,本文探讨了构建发展中国NVC的内在决定条件以及由NVC向GVC转变的可行路径,并据此提出中国代工企业如何在NVC条件下消除由俘获型网络向均衡型网络转化中的障碍因素,以及相应可实施的四种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6.
市场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化刘志彪当代美国管理学大师、“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论者汉默和钱辟(MichaelHammer&JamesChampy)认为,在当今的市场运行中,有三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47.
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发展、出口表现以及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看,1991年以来,新加坡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上是稳步成长的。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拉动和推动,靠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自发性的推动与市场机制的调节,是无法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成效的。因此,政府的力量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过度的政府干预、企业家精神的缺乏、优秀高科技人才的匮缺,是阻碍新加坡高科技产业21世纪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8.
以跨国公司为主力的FDI企业大量进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我服务的产业链造成了冲击,使得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被抽空。本文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双重视角,在理论分析生产者服务投入与下游市场需求对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上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FDI企业对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重制约机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与工程机械行业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得出,FDI容易制约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9.
竞争、垄断和市场势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市场势力是指公司影响和控制所售产品价格的能力。本讲探讨有关市场势力的基本经济理论,这是研究反托拉斯政策的基础。 一、竞争模型 1.完全竞争模型的基本假设 产业经济学致力于把现实的市场模型化,并比较它们与竞争性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50.
<正>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宏观层面对一国的总贸易流和投资活动做出解释,产业经济学对贸易流和投资的分析是在产业微观水平上进行分析,其中的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揭示来自外国的竞争对本国市场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主要利用产业层面的模型去揭示市场结构对进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这种方法把市场结构的构成要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交易成本等)作为决定贸易流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