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心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差异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寻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变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力素质、市场潜力等因素在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力成本、当地的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2.
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民营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企业质量能力整体较弱,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因此,以民营企业家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张玉梅  吴先明 《世界经济研究》2022,(11):119-134+137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有明显的技术寻求特征。然而,受制于自身较弱的吸收能力以及国内不太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国企业这种大规模的、充满风险的海外并购是否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这其中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文章从动态能力的视角,以中国2011~2019年147笔海外并购交易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与因果步骤法,构建了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吸收能力在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整合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的研究为海外并购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并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增进对新兴市场企业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技术追赶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传递机制和情境条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出“双重利好”效应,将同时提高被支持行业中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传递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提高政府补贴力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带来更多分析师关注等中介因素驱动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情境条件分析发现,产品竞争市场治理、新闻媒体治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和高管团队研发经验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非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有负向影响且该效应不具有持续性。研究揭示了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传递机制与情境条件,为客观评估中国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提供了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35.
对于国际创新中心成长机制这一话题,本文以粤港澳大湾为例,从资源“集聚”与“辐射”视角进行探索。基于2008—2020年全球专利数据库中的引文数据,提出“多代际技术溢出”测算方法,用以区分国际湾区知识溢出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将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技术资源引入湾内并带动“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发挥了资源“集聚”与“辐射”功能。在资源“集聚”过程中,从后向引文第1—3代,粤港澳大湾区从纽约、旧金山湾区“集聚”的资源呈线性减少,从东京湾区“集聚”的资源呈现倒“U”型。在资源“辐射”过程中,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吸收能力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辐射”功能的中介变量,且技术相似性对中介作用有正向调节作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功能的产生得益于国际湾区的间接而非直接知识溢出,其“周边”地区对前沿技术的追赶存在最优距离。本文将国际湾区的知识溢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内容,拓展了新兴经济体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的分析视角,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这在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是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特定目标的战略性投资。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37.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分析框架之内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不分析国际投资问题,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不从产业或国家层次研究跨国公司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隔离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对国际贸易和...  相似文献   
38.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逐渐关注战略性资源寻求,其中知识寻求日益受到重视,并借由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获取东道国先进知识资源,因此探讨逆向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研究该论题的主要文献入手,探讨了母公司战略组织和能力制度两类因素对逆向知识转移的积极调控作用,前者包括国际化战略导向和母子公司控制程度,后者包含吸收能力和转移支持制度,同时在总结现有研究特点基础上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数据,实证分析跨境并购与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关系,并整合制度观点,分析产权异质性和东道国(地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跨境并购整合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稳健;第二,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跨境并购规模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第三,基于东道国(地区)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当东道国(地区)为发达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东道国(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对中国工业企业跨境并购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0.
苏志文  吴先明 《技术经济》2014,(1):33-38,74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作用的受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