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根年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127-128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旅游业界和旅游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王兆峰教授的新著——《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一书的出版,适时地顺应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本书以其宏通的理论视野、严密的研究体系、理论的创新以及富于实效的对策分析,回答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关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2.
文章基于2010—2019年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7个核心指标测度居民消费与旅游消费结构的时空差异,采用PVAR模型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影响机制及区域响应。研究发现:(1)发达省份居民消费和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同步,北京、上海消费结构多样化(1.8~1.9)、消费结构高级化(80%~85%)及旅游消费结构指数(0.87~1.00)水平较高,福建、山东次之,四川、陕西偏低。(2)居民消费与旅游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共赢的互动效应,且交互影响持久、结构稳定,即消费升级是促进旅游消费升级的驱动力,同时又受旅游消费升级的反哺,但前者作用明显强于后者。(3)落后地区的旅游消费对居民刚需消费和消费多样化影响更敏感,旅游发展带动消费升级;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空间拓展了旅游消费场景,从而实现协同增长。促进旅游业与居民生活业态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旅游发展引领城市消费品质提升,形成全域融合、主客共享、双向赋能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3.
基于Web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时代,网络宣传对于旅游地品牌的构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旅游地品牌符号“三位一体”系统构建基础上,基于政府旅游网站对中国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进行比较研究。网站上研究的符号主要包括当地的旅游宣传口号、视频影像、图片及网站的语言设计等。首先,根据荣格原型理论把各研究样本旅游地的旅游宣传口号分成4大类;其次,随机抽样进一步探讨各旅游地所有品牌符号的匹配性;最后,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和商业网站旅游地口号的对比研究,分析旅游地宣传口号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部分旅游地网站旅游地宣传口号缺失,同时网站上各符号表征内容存在不和谐之处。目前,中国省域旅游地口号反映了3种不同知觉原型,并且官方网站旅游符号的打造反映了权力的操作,意识形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官方网站与商业网站的对比发现,整体上旅游地品牌口号愈来愈趋向于抽象“生活方式”的诉求,在商业旅游网站中意识形态的竞争日渐让位于意象形态的主导。 相似文献
54.
本文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和多种统计资料,分别计算了陕西省96个市县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指数.采用全样本统计和典型剖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县域植被覆盖和土地退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植被覆盖指数的降低,土地退化呈明显的加重趋势,植被覆盖≤20%为其临界值;(2)在湿润指数≤1.2的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底,由于农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55.
2003年SARS对国内旅游影响的后评价——基于本底趋势线的31个省、市、自治区客流量损失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定量分析了2003年SARS对我国国内旅游的影响,结果显示:SARS危机共造成国内游客损失1.28亿人、客流量损失率12.9%,国内旅游收入损失高达858.44亿元;SARS危机国内旅游损失省际差异较大,具有以华北、华中、华东为中心的环带结构,按客流损失量可划分为四个等级,按客流量损失率可划分为3个等级;进而建立了SARS危机国内旅游损失的空间分析模型,确定了省际间国内客流量损失与国内旅游基数、SARS确诊人数及距疫源中心区位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ARS危机国内旅游损失及其空间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6.
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条件是旅游研究中的新问题。提出了旅游开发初始条件新概念,并对其特征、分类及旅游初始条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研究目的:旅游初始条件与旅游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陕南为例,通过分析旅游初始条件,为陕南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用定性的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南三市1998~2008年初始条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又从2002~2008年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看,陕南旅游发展的初始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2007年以后,旅游发展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改进。(2)从定量评价来看,陕南各市旅游发展的初始条件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西到东逐渐衰减,依次为汉中、安康和商洛。(3)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2002~2008年陕南三市的各项指标增长显著,旅游发展的初始条件已具备。 相似文献
57.
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一个综合反应旅游市场竞争态的模型,据此将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为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依据该模型对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30个客源地市场和31个目的地市场进行了定量划分,分析了各市场在参与中国入境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为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文章认为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吸引物集聚、旅游者集聚、旅游设施集聚、良好的可达性和充盈的客源市场促成旅游节点,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客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是旅游轴线形成的标志。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展经历"点—轴系统"发育前的均衡、"点、轴"初步发育、"点—轴系统"成长发育和"点—轴系统"成熟发育四个演进阶段。在2000年以前,2000—2002年,2002—2005年,陕南区域旅游"点—轴系统"分别经历了"点—轴系统"发育的前三个阶段,但之后,陕南旅游发展缓慢,至今未迈进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成熟发育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推动陕南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育成熟的构想。 相似文献
59.
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CM)的旅游业成长研究——以桂林入境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旅游城市桂林为样本城市,利用本底线法分析其入境旅游成长过程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并运用相关非线性理论探讨其成长模式和演进路径。这些特征规律的探讨无论对桂林旅游发展规划的制订,还是对旅游产业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参考价值。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发现:①桂林自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入境旅游事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呈现了明显的非线性增长趋势与周期波动。②桂林入境旅游发展轨迹呈现出明显的波中有波的周期性波动,长波周期和短波周期表现不同的规律性。③本底线多用于事件的评估和预测,实证案例拓展了其第三功能即旅游成长分析,尤其在周期分析中更能凸现事物发展的波中有波规律特征。④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在"刺激—反应"原理的支配下,其成长过程大体遵循"突变—路径依赖—突变—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演化轨迹。案例分析表明,这与桂林入境旅游业成长过程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0.
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1985~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及2006~2007年中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交通客运量与旅游客流量的关系及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从时间序列来看,旅游客流量与交通客运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均衡关系,入境客流量与航空客运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入境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航空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与国内客流量无格兰杰因果关系.(2)从30个省区的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入境客流量与民航客运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国内客流量与公路客运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据此计算了入境旅游对航空客运和国内旅游对公路客运依赖程度,将全国30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的依赖—偏好类型.为认识陆路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