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传播内容的管制机构、立法现状、管制方式以及行业协会方面的研究发现,我国互联网传播存在内容管制制度不完善,网络立法繁多但层次较低;管制机构多元化,各主管机关权力冲突;在互联网传播内容管制方面管控技术落后;行业自律水平低等问题。针对我国互联网传播内容存在问题及管控现状,提出以下对策:明确网络立法的指导思想,对互联网络进行立法管制;建立互联网管制的主管机构,实现现有互联网管制机构进一步融合;加大政策和资金上对网络管控技术的支持;促进行业自律,鼓励企业、政府和民众共同监督。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36.
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全面展开,税收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的应用中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和综合的,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必要的研究,通过分析找出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在实际工作应把握重点和难点,确保税收信息化的正常、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庞磊  阳晓伟 《南方经济》2023,(5):107-126
文章利用国泰安数据库、投入产出表与上市公司数据(1990—2020)匹配得到我国1356家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度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同时,文章测度产业链中心度与中介度衡量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程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提升程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总体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自主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提升。具体细分,一是所有制层面,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国有企业作用强度略大于民营企业;二是行业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推动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三是地区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的推动作用强度依次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四是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通过技术创新有效驱动了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据此,文章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38.
葛立宇  庞磊  张方 《财会月刊》2023,(4):123-128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兴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税收征管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征管协作在纳税信息采集、第三方数据分享、税务风险评估、自助纳税服务等方面存在新的合作机遇,数字技术同样在纳税身份认证与安全、数据传输与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税务风险。只有在税收征管协作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协作的机制、流程和方法,并从平台设计、组织构建和文化培育三个方面保障三地数字化变革的顺利推进,才能更加灵活地应对纳税人对大湾区税收征管协作的数字化期望,加速大湾区内部纳税营商环境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39.
发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文章基于长久以来发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从纳税人、监管方以及发票系统方分析了发票虚开的成因,指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阐述区块链技术特性以及与发票管理的契合性,分析了区块链发票的优势及区块链发票系统架构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区块链发票联盟链的完善和区块链发票解决"三流一致"问题的架构,以实现发票数据共享,促进多部门合作,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0.
庞磊  朱彤  张盼盼 《亚太经济》2023,(1):111-120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联合渐进双重差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多解释变量的单一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双向直接投资联动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联动效应强度高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个体效应;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至西北地区驱动作用强度依次减弱;技术创新承担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