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生态文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凸现了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应包括:科学发展观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生态道德教育、科学道德规范教育、科技荣辱观教育和生态科技道德观教育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发展也逐渐走上正轨,而国家也一直在提高对医疗的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是国家医疗的主要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面临的困难却很多.其内部控制建设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我们要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供应商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TL-STD-1916标准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供应商质量预防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然后分析和评估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最后根据以上评价和分析的结果,对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当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供应商质量预防系统失效和过程能力不足时,则进一步实施基于辅移法则的抽样检验.以上方法能够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并且遵循了质量经济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是工资分配机制要完善。集中清收前,人员工资由基层行考核分配,存在差异性,而集中后则由市分行统一考核、定期兑现,考虑集中后不良资产的清收难度,应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工资分配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二是员工人事关系应明朗。集中清收后人员的人事关系要么依附于原有支行,要么上收至市分行,并应尽快明确。防止出现市行、支行“两不管”状态,影响清收人员稳定性和积极性。三是应保持清收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正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绿色变革的重要力量,“宽带中国”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宽带中国”政策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政策效果差异,结合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强度提升,政策效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呈现出阶段性的“虹吸效应”。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地区,政策效果更好,但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超过一定水平后,“虹吸效应”再次出现。从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总体上“溢出效应”大于“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联网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作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应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部分"瓶颈"和制约因素有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核密度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政策效应、空间分异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但是其政策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新型城镇化政策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就业率来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我国新发展阶段,应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考虑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禀赋,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为促进城乡融合、识别城乡发展战略的薄弱点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菏泽、聊城等地为城乡发展的“低洼地带”;在样本期间内,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轻微下降,城乡政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之间具有较好的融合发展态势;菏泽、聊城等边缘地市存在明显的“低耦合度—低协调度”特征,城乡发展关系需进一步优化。结论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结合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