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会计重要性及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中运用十分广泛。然而,会计重要性的概念最早见于法律重要性,因而从法律角度探究会计重要性非常必要。随着对重要性研究的深入,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是会计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也得到会计界的一致认可。正确、合理地运用会计重要性还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理性对待定量标准的基准选择和百分比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于2005年提出了和谐世界观,而西方学术界则复苏了对世界国家的研究兴趣。作者比较了和谐世界观与亚历山大·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在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方面的深刻差异。在思想根源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是西方超验宇宙论中逻辑秩序的体现,而和谐世界观是中国内在世界观中美学秩序的体现。在可期性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基于无政府状态难题具有消除差异的内在倾向,而和谐世界观基于不需要消除无政府状态而主张包容和尊重差异。在合理性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基于目的论推断的承认斗争将带来世界国家的观点无法成立,而基于过程论的和谐世界观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各种过程不仅能成为促使世界从不和谐状态向和谐状态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行为体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对潜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曾向红 《企业研究》2013,(16):138-13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学和科研等领域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往往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老师和学生要同时在教室,老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对学生疑惑进行解答。对于检查教学的必要手段,作业和考试往往是纸张的形式,给老师和学生都来很多不便。这些都严重影响老师的教学效率。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使得老师可以进行试卷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设计选题管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及实时与学生交流。学生能够进行网上自测等,极大的方便了师生。  相似文献   
15.
科普的灵魂和核心属于广大的普通公众,它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活动模式。科普同时也是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普让科学知识、技术、方法从公众知晓,到公众理解,最终到公众参与,为提高全民族的创造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了理论界两种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后,提出确定公司股东资格的标准不是出资或者股东名册、登记机关的登记资料等登记行为或状况,而是认可公司设立协议或公司章程并愿意出资,同意设立公司或受让公司股权.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为何战国时期的列国最终由秦国实现统一,而在近代欧洲的多国体系中反复出现均势这一问题,许田波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与近代早期欧洲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采取自强型改革和聪明的战略,突破制衡逻辑从而实现统一;而欧洲国家则采取自弱型权宜措施和相对笨拙的战略,从而导致均势在欧洲的盛行。作者认为,许田波的论述脱离了欧洲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实践,导致对多国体系中政治行为体之所以奉行不同的行为逻辑产生了误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奉行兼并统一的战略,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引导;而近代欧洲产生的主权观念和均势行为则与欧洲中世纪之后形成的多元化政治格局紧密相关。作者认为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僵硬地套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范畴、概念与观点,而应该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实践出发,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曾向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0):42-70+165-166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诸多大国介入中亚事务而未导致该地区出现明显动荡的事实引人深思。这与大国在中亚同时存在明确的合作与“无声的协调”等互动模式有关。明确的合作主要存在于欧盟与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等行为体之间,“无声的协调”则普遍体现在诸多大国的日常互动中。迄今为止,“无声的协调”对于稳定中亚局势所具有的意义并未引起学界充分关注。事实上,“无声的协调”是大国在中亚经由长期摸索和互动,通过遵循“潜规则”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默契的合作。域外大国在中亚开展“无声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即遵守四个“潜规则”:不约而同地承认中亚国家的主权、默认俄罗斯在中亚具有特殊地位、尊重中亚国家奉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以及力促中亚的和平与稳定。“无声的协调”互动模式的形成与中亚地理环境具有的多重二元性特征、大国在中亚形成了特定的权力结构和心态结构以及大国积极配合中亚国家追求其外交政策目标密切相关。鉴于以上因素具有较高稳定性,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有其延续性。  相似文献   
19.
宝安区是全球重要加工贸易生产基地之一,其电子信息制造产品出口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其外贸出口形势可以看作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产品出口的晴雨表。本文在比较几种常用的预测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劣势的基础上选用一个组合模型来预测深圳市宝安区的外贸出口,并就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组合模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东变局始料未及的发生暴露出现有中东研究所具有的"现状偏见"、"精英偏见"与"结构偏见"等缺陷,这些偏见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发展机制等因素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基于此,作者尝试提供一种理解中东变局发生与发展机制的分析框架。中东变局发生之前,该地区发生了许多可见的社会运动和不可见的社会非运动,它们构成了中东变局的先导;而抗议者在抗议中体现出来的集体能动性,则是中东变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抗议者之所以能发展这样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政治主体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一种政治想象,从而通过团结广泛的社会阶层形成一种能对当局进行挑战的权力。尽管中东变局已经带来了中东甚至广泛国际形势的重要变化,但其发展方向及其后果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