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篇 |
计划管理 | 9篇 |
经济学 | 9篇 |
综合类 | 4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6篇 |
农业经济 | 3篇 |
经济概况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32.
李天舒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3):36-3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日益成为国际性问题。文章主要探讨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特征及计算机犯罪的防治。从广义的范围定义了什么是计算机犯罪;从犯罪构成及与传统犯罪比较,论述了计算机犯罪的特性;从计算机安全、立法、司法及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3.
城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构想——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区经济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承载体,是相对独立运行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一般具有特色性、服务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步入"十二五"之际,城区经济又面临一次新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其核心就是实施城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承载区。要明晰城区功能定位,优化城区经济布局,提高城区经济密度。通过创造有利于城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提高城区经济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4.
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新产业区的形成和成长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整合的重要趋势,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全面构建新产业区良好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对新产业区更有效地集聚有限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握新产业区这一特定的产业共生环境中实现生态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产业区的集约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5.
产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面,是以实现特定产业创新为目标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产业链贯通的联合创新.伴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重组,催生新的产业和经营模式.产业创新的重要趋势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模式成为推进产业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制造业服务化趋向使服务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绿色经济成为产业革命的新方向;国际标准成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6.
突破辽西北战略实施以来,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人才紧缺等制约因素。作为辽宁三大区域中最薄弱的地区,继续深入实施突破战略,对于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7.
创新是产业成长的核心因素,产业发展要以持续创新为方向,实现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工业创新的推进会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改革产业生产组织模式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和效能.要准确把握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全面有效地推进工业创新和产业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38.
39.
职工工资收入及其增长,均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关系到职工的核心经济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明确提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加强对职工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探索和建立职工的薪酬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制度和机制,提高劳动分配率,让居民从地区国民财富增长中得到应有的收入增长,从制度机制上保障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促进分配公平和富民惠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它具有独立性、两重性、全面性、群众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制约、防护、鉴证、促进作用。目前的问题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全。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