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均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而且,住建部正在拟定发展租赁市场、构建租售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并提请国务院发布。据悉,大力培育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租赁经营机构是重点。之所以重视由机构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租赁经营,除了考虑多渠道去化楼市库存外,事实上也是改变"散租"乱象,适应存量时代住房需求新变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应的新一届政府为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把财政部、经贸委等对国有资产的多头管理统一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国资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专门承担分管国有资产,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等九项任务.  相似文献   
33.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中介机构也逐步兴盛起来,中介机构的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房屋买卖中不断出现中介欺诈,利用信息诱骗消费者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给出政策建议以杜绝中介欺诈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4.
第三次土地改革为何在深圳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分析了国际房价波动如何通过示范效应、国际贸易、银行信贷等5种渠道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同时,由于房地产兼具资产与虚拟特性,其价格波动会通过改变国际平价条件对我国造成全方位的影响。文章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十四五”提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善长租房政策,在保持房地产稳定的同时,实现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协调推进。未来,我国住房需求的空间之一,就是包含租和售(买房、换房、升级消费)在内的合理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37.
<正>1热议新一轮“房改”的背景:需要新模式、新制度破解难题近期,有关住房体系的新表述引发各界热议,国家推动新一轮“房改”的新闻也冲上热搜。暂先不论是不是新一轮“房改”,这一“话题性”报道被各方密切关注,说明对于当前的房地产现状,迫切需要新模式、新制度破解难题。供给端冲击(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蔓延)和需求下滑、预期转弱形成了相互负反馈,行业和市场体量可能还会受影响,行业和市场稳定的压力大。  相似文献   
38.
<正>一、前言: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4月25日,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同时,我国以民法典为统领,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为核心,  相似文献   
39.
<正>一、房地产新形势下租赁需求趋势性增长随着长效机制落地,主要城市房价趋于稳定,加上房价仍在高位,疫情影响叠加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市场对“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弱化,住房消费模式出现新变化、新趋势。比如,新市民为主的刚需(首次购房)购房支付能力下降,导致新房市场改善型购房需求占主导。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重点50个城市改善性购房占比由2020年的26%提高到2022年的30%;而30岁以下购房群体通常是刚需人群,其购房占比由2020年的37%下行到2022年34%。  相似文献   
40.
<正>一、“带押过户”的政策背景3月31日,北京市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建委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个人存量住房交易“带押过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交易双方可在原抵押权不解除的情况下办理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即“带押过户”。银行要积极回应符合条件客户“带押过户”需求,不得因办理该业务向客户收取额外担保费或服务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