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1.
近年来江苏比较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但受国际金融与经济动荡的严重冲击,2008年经济增长急速下滑,工业经济效益提升有所逆转,一些固有问题与约束也凸现出来。在对江苏经济总量增长、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进行了细致的经验分析后,结合当前形势对优先促增长与兼顾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金流量表呈现出功能性分配的结构,在其背后还隐藏着生产增加值的结构或产业结构。两个结构混杂在一起,导致表中的数据打架。由于从资金流量表中解析出二重结构,我们就可以利用资金流量表提供的数据,对初次分配格局进行产业结构的分析。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资金流量表中的四个部门应改为:一般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家庭企业部门。由此可以看到:各部门初次分配的格局差别极大。劳动报酬份额较低且下降,实际上主要是一般企业部门的问题。劳动报酬份额的部门差异,在排除了人均资本占有的部门差异和就业的部门差异因素之后,其原因只能归结为人均劳动报酬的部门差异。解决提高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在短期,必须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有保有压。在长期,必须把各种有关公平收入分配的政策硬化为制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投资收益的技术进步结构及测度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结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的效率可以通过人均产量与财政支出在总产量中占比的商来衡量。财政支出结构对财政支出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公共财政的份额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同时 ,无论是公共财政所占份额较大 ,还是建设财政所占份额较大 ,都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杭州市的财政支出效率要高于南京市 ,其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转轨期,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通过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表现出来的。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包含四个环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确立政策思想的锐利武器。政策思想必须"硬化"为"可操作"、"可观察"的政策目标。政策的制定必须设计好通过微观单位利益最大化行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通过对政策效果的检查来进行政策的调整。从实施政策的全过程看,就当前而言,"硬化"政策目标、制定注重实现机制的政策,是提高政策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利益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现存的利益不均衡问题正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变化状况和产生的影响,适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对进一步推动劳动用工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货币内生性和货币外生性都是存在的,只是二者的出现分别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货币的内生、外生取决于两方面行为主体的情况:货币需求者和中央银行的经济情况。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取决于货币需求者能否通过货币市场、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满足交易货币。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外生性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第二,货币供给改变以后能否改变货币需求。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或由收缩转为扩张,货币的内生、外生会有不同的表现,包括对称的货币内生、对称的货币外生以及不对称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名义公共产品是指公共支出,公共支出对私人部门利益的提升才是实际公共产品。公共支出增加不一定导致私人部门利益提升。公共支出效益由公共部门获得,导致公共部门的人均收入高于私人部门。部门的报酬差异导致对公共部门的过度进入。进入的本质是分享公共部门的利益空间。另一方面,对公共部门的进入也存在着制约的因素。公共部门的相对报酬刺激进入规模扩大,进入规模扩大又使得相对报酬趋于降低。相互对立的力量决定了公共部门的进入规模,同时决定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边界。  相似文献   
19.
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生产要素歧视的内涵是指要素报酬与其贡献不一致现象,而我国要素歧视的主要原因是劳动供大于求、第三方执行的失效以及劳动供给的分散性。形成竞争性的价格、妨碍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增长格局是要素歧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扭转要素歧视,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也是经济增长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