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是城市发展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四川所属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功能定位、主体功能定位对四川城市发展路径选择的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后,研究认为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应是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四川城市发展的可选路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戍德绵3中心——外围城市群落,自宜泸内乐5中心——外围城市群落、遂南达广4中心——外围城市群落是四川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重点区域;最后,文章提出了四川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人口生存空间狭窄的发展中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极低的人口素质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持续而强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3.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遂年增加扶贫投入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农特脱贫的强大动力.文章从评估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的成本--收益及其变动趋势入手,揭示了剩余贫困人品减贫速度减缓、脱贫成本增加、扶贫成效降低、这些预示着原有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制调整与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的区域特性的基础上,把贫困地区定位于中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发源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中国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基于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最后从战略转型与战略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熊理然 《改革》2007,(10):56-61
经济发展主体空间依托的选择是区域发展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西部所属主体功能区的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多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应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成渝双中心-外围城市群落、西兰双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呼包银三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等是我国西部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系统研究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丰富和深化乡村地理学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和量化统计等方法,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相统一的“美丽森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 (1)整体上,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呈现“中部局部集聚,四周小分散”的棋盘式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凝聚态势,显著性较强。(2)区域上,国家森林乡村在六大流域和八大区域上呈现典型的不均衡性状态,西侧澜沧江流域与北侧长江流域分布最较多但密度小,滇西、滇西南数量多于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3)空间密度上,大致形成东西、东北—西南走向的两个高密度带绵延区和四个高密度集聚中心。(4)空间相关上,空间正相关显著,由西侧热点区向东侧冷点区过渡,呈现东西相反的对称格局。(5)影响因素上,“山—水—坝”相间的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态价值地位的提升,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基础性地位更加牢固。结论 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反映了当地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表达。  相似文献   
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