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金融学科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金融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思路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格局,这不仅拉大了我国金融学研究与世界金融学发展前沿的距离,而且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也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脱节现象。为此,金融学应当不断融入当代市场经济的新内容,专业定位应当积极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33.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暴露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导致矛盾产生既有市场约束失效的内在原因,也有制度安排不合理的外在因素,为此要健全监管体系,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合理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才能促使我国的担保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发展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目前,金融机构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远没有到位,直接制约了其进一步成长壮大。本文基于对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对其金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资金互助社是近年来在农村产生的新型金融机构,资金互助社作为从农民内部产生的金融组织,其组织形式、治理结构、运作机制等与官方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很大不同。内敛性、自愿性、互助性是其主要特征,基于这样一些"草根"属性,使之与"三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为此,要善待这样一个群体的发展,使之能成为提供有效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36.
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机会均等,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利益共享,而微型金融恰恰是包容性发展在金融领域的体现,同时也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金融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包容性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的微型金融体系,应当综合结合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的观点,为微型金融的生存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同时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应惠及所有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  相似文献   
37.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民营经济主力军的小微企业发展异常迅速,已经成为一股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使得金融体系与小微企业的合作总是处于“零和博弈”的关系,融资难已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部分城商行探索的“扫街”模式开辟了帮扶小微企业的新视野。实践证明,通过创新“助微”信贷模式,是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的。  相似文献   
38.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这种状况与整个农村金融商业化改革的取向有关。为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健全农村的综合性政策性金融体系、将财政部门每年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一部分转为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资金来源、各级地方政府将支农专项资金的一部分作为农业贷款担保基金等。  相似文献   
39.
王桂堂 《经济界》2005,(4):83-87
一、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关系在当代经济学中,优化资源配置不仅仅指在既定约束的前提下获得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例关系,同时还包含扶助弱者,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群体能够像强势群体一样获得均等机会健康发展,这是严肃经济学的永恒主题。在古典经济学教条当中,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合理三者是同义语,因此按照古典理论,政策性金融没有存在的必要,商业性金融完全可以支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然而,市场失败的惨痛代价特别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告诉人们,优化资源配置还包含另外一个不可或缺内容,就是要扶助弱势群体,使之能够与强者站在…  相似文献   
40.
信用社改革“花钱买机制”的方案引起了争议,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些迹象表明,目前的现状与改革的期望值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为了避免出现信用社“个别理性”与农村金融改革“共同理性”相互矛盾的格局,当局应当从改革的制度安排与游戏规则上确保“正向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