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22.
“热线”──金融危机的祸根范云芳1994—1995年,是国际金融界的多事之秋:美元失去理智的下跌、经营200年的英国巴林银行一夜之间倒闭,墨西哥金融危机等等,使国际金融市场险象环生,动荡不安,引起世界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国际金融市场怎么...  相似文献   
23.
国际竞争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战后,国际竞争的规律性表现为:经济竞争是国际竞争的主旋律;经济竞争与政治竞争相辅相成;科技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关键;国际竞争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同生共存。  相似文献   
24.
贸易政策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政治因素在美国的贸易政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游说、集体行动、政治捐款、社会问题等影响政治决策过程,实现收入再分配.同时,各政党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考虑中点选民的利益,将贸易政策作为竞选拉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5.
基于要素集聚的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聚了以资本为主的国际要素,进而成为出口大国。外贸的急剧增长,使中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过分依赖外部市场,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福利流失、对外让渡资源、国内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劳动“贫困化”趋势日益严重等。只有改变要素集聚模式,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要素集聚战略,发展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口与出口均衡发展,才能真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的要素收益分析——以中美贸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要素集聚的偏向性,中国形成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以要素亲赋论为基础,分析了中美贸易中资本与劳动的收益状况--资本收益偏高、劳动收益偏低,这也正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种分工格局一方面是要素集聚模式所致,另一方面是国内一系列制度所为,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要素集聚模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取消户籍制,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益是改善中国分工地位,刺激内需,提高要素收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陕西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的金融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对外开放力度小,步子慢,是陕西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要缩短陕西与东南沿海省份的差距,单靠资源开发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远远不够,必须实施“金属带动战略”和“市场引资战略”,以中央政府战略重点西移为契机,以金融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争取中央财政对陕西的转移支付,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引资入陕,促进陕西经济迅速腾飞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企业兼并风潮,人们对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大公司便给予特别的关照和寄以厚望。然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企业的大小不是经营成败的标志1、大企业有其必然的优势(1)大企业具有规模效益。(2)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4)在高科技领域,大企业具有雄厚的研究资本和开发资本。2、大就美吗?(1)韩间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搞得很大。30家大财团拥有韩国财富的1/3,大财团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使其负债与自有资本的比率达到4…  相似文献   
29.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