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篇 |
计划管理 | 20篇 |
经济学 | 40篇 |
综合类 | 7篇 |
贸易经济 | 10篇 |
农业经济 | 67篇 |
经济概况 | 23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是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来自17个地市54个行政村的村干部调查问卷资料,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主要因素包括村干部的受教育程度、行政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所在的地理环境及人口特征等,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较多,而贫困落后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则较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面子工程和人情因素。 相似文献
122.
探索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吉林省榆树的农业发展现状为实践基础,通过对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加强政府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主产区和区外区域的流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支持粮食主产区的金融服务;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分析了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宏观环境、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孵化机制、企业进入与毕业机制和利益实现机制,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以"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为宜.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要以建在农业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为宜.对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效益评价应考虑孵化器带来的间接效益.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力度,允许孵化器直接对在孵企业注资,允许孵化器以股票期权、股票期股的方式获取收益,也可以以有形资产使用费折价入股,调动孵化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高等院校要普遍设立创业学学科,培养孵化器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127.
以杭州四季青乡在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模式为例,测算了该乡1989-1993年间农业发展与农业投入因素的关联度,排序结果:农业投资、技术覆盖率、科技示范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进而分析了该乡农业新技术转化的特点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8.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30.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就是要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