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篇
计划管理   112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40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22.
龚翔  许家林 《财会通讯》2006,(12):22-24
十八、所得税准则的比较 IASC于1979年7月发布了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2——所得税会计》,并于1996年颁布了经修订的《IAS12——所得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第107条对所得税的处理作了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该准则是在借鉴IAS12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18。  相似文献   
223.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告事件窗口内的累积平均非正常收益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资本市场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持正面反应;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短期内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24.
以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北京签署的联合声明为标志,我国向全球会计界郑重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联方交易披露以及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外,其他主要部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配合广大会计人员认识与理解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我们从本期开始,约请会计准则研究的学者,系统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会计同仁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25.
论制度环境制约下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法律上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理念体现得不太充分。哈耶克曾将法治的含义描述为“……法治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它自己的个人事务。”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13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6.
论制度环境制约下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逻辑是首先确立财务报告的目标,然后确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再通过概念框架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这一模式为保证准则的质量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与仿效。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应充分考虑中、美两国在制度环境差异的基础之上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制度环境的会计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而逐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227.
蔡传里  许家林 《新智慧》2006,(10):59-60
罗伯特&;#183;K.莫茨是美国著名的审计学家和教育家。莫茨的研究领域广泛,学术成就卓越,其中与他的学生侯赛因&;#183;A.夏拉夫合作的《审计理论结构》最为著名,成为他的全部著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部,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将审计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论述的重要著作,弥补了审计理论学科的空白。该书是莫茨和夏拉夫运用深邃的哲学思想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于建立审计理论学科的独特见解。该书共包括审计理论的探索、审计方法论、审计假设、审计理论中的概念、证据、应有的审计关注、公允表达、  相似文献   
228.
C&;#183;W.尚德尔是美国著名的审计学家,其所著的《审计理论》一书全名为《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实际上是莫茨和夏拉夫审计理论思想的扩展和深化。该书成书于1978年,美国会计学会曾经为该书举行过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介绍性的小册子。全书共分为定义和基本假设、审计结构(审计模式)、信息心理、信息传递上的障碍、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审计程序、审计与调查和审计原则八章。其理论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丰富和发展了审计理论结构体系;二是首次把审计判断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进行研究。但该书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结构安排上不尽合理,其审计假设导向的理论结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29.
商誉作为企业一项特殊的经济资源,它是一项看不见的无形资源,但却是一项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形资源。它虽然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企业资产,却又是企业可以时时感受到其无形力量的有形资产。也正因为其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商誉较早即引起了经济、法律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但其进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领域并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则是在20世多纪20年代以后。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当推我国现代著名的会计学者之一的杨汝梅(众先)先生于1926年6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以商誉问题为主题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andotherIntangibles)。书问世后的近八十年里,尽管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尽管其内容也在不断地组合与发生着新的变化,但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会计理论体系中,无形资产与商誉问题仍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不仅围绕着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颇丰,而且很多研究成果已经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本文试对这一过程做简要评述,并就商誉会计研究中若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230.
值此世纪之交,充分认识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正视当前会计科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21世纪会计科学的发展问题,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讨论。 一、会计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客观方位   客观地讲,即使会计科学发展到今天,在不同科学门类学者们的眼里,对它在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归属问题,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会计学者们理直气壮地将其称之为科学,而其它学科的部分学者则不以为然,有的至今仍将其视为一门没有什么学问的俗学。   对这个问题既不能简单地作是与不是的回答,也不能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