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58篇
综合类   55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29篇
经济概况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1.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及其特殊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已经演变到这样一个新阶段,即如果不在农业中广泛采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系统中。生物技术属于最薄弱的环节,这就要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以使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2.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利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的。实现资金利率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应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且能够不断地调节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起着经济杠杆的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正常运作,客观上要求其调控对象-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形成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否则,必然导致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的失灵。  相似文献   
9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深刻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再造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细胞;二是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全面改革,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经济领域。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  相似文献   
94.
我国粮食政策的重大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粮食保护政策,必然会扭曲市场运行机制,削弱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这就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粮食贸易新体制,实现主要由政府调节粮食供求的政策向主要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5.
农民工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性概念,由此形成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偏低的农民工工资及福利待遇。这种包含着歧视的体制,固然在一定限度内有利于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但发展到一定阶段,终究会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这就是我们所要深思的歧视的成本与代价。  相似文献   
96.
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严重威胁性的失业问题,凯恩斯把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作为他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目的。凯恩斯由就业不足引到有效需求不足,再引到投资不足与消费不足乃至货币不足,构成了被人们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体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资本主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和严重失业的现象时,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支出和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观点至今仍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着作用,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也有某种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影响其走出困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进一步减轻企业负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
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都市农业"这个概念是20世纪中期由美国社会科学家首先提出的.都市农业的含义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即首先在靠近都市的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优质生态环境的高度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城郊型农业,其生产、流通、消费、空间布局以及结构安排,乃至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都必须把城市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的农业,体现大都市对农业的高度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与都市现代农业不同,城郊农业在空间布局上,仅仅局限于城市郊区;在体制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产业结构上主要是从事初级产品生产;在发展理念上,被动地、单向地为城市服务.而都市现代农业,在空间布局上,突破城市郊区的限界,向市区蔓延;在体制结构上城乡一体化;在发展理念上,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在产业结构上,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各种业态相继出现.如果说以前的城郊农业,仅仅是一种"围城农业",那么,当代的都市现代农业则是一种"进城农业."  相似文献   
99.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是注重从农村内部考虑。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即忽视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只强调城市化的一面。十六大报告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为我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