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9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102篇
经济学   194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2008年秋季,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中国的宏观政策从原来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也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转变是和整个经济周期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过去的经验,这种转型应该是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宣布,但是紧急情况下,中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93.
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回升引入注目。本考察报告主要从转轨经济中公共收入制度与政策的角度,考察在俄罗斯发生的财政经济状态变化,试提出一些初步的条理化认识,并引伸出中国可供借鉴的八个要点。  相似文献   
94.
一、中国社保管理体制的取向:“自治型”还是“政府主导的共济型”? 法制体系意义的社会保障,最早成型于欧洲(广为人知的是德国1883—1989年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法。而在英国则可追溯到1601年伊丽莎白的济贫法[Poor—law])。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已发展变化出多样化的特征,十分简括地说,  相似文献   
95.
贾康 《宁波经济》2005,(9):3-4,9
入世过渡期对于中国的财政运行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入世后我们采取了移极的措施调整财税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拐点稳定地形成时财政政策也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松紧迂度、中性导向的稳健财政政策:各项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仍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96.
贾康,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财政学专家、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特聘教授,先后受前总理朱镕基,现总理温家宝之邀参与“中南海问策”。多年来,贾康著述颇丰,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大奖。 为了助于大家探讨研究我国宏观财经运行状况及其规律,从2007年第1期起,本刊将开设“贾康财经观察”专栏,特请贾康教授将其在财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逐一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7.
从国际经验来看,搞分税制一般来说,大国家就是三个层级左右,比如说实行联邦制度的美国,还有实行单一制的英国,这是老牌的或者说最有代表性的市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改革深化,我闰各级财政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公共财政功能的不断强化。为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Ⅸ域以助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已有一系列重要举措陆续出台: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民种粮“直补”并发展到与农机、种籽的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等等,都是意在促进全面小康进程和解决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99.
最近几年,我参加了一些关于政府采购的研讨活动,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主持的《政府采购法》立法的几次座谈会。有一种感觉:现在关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一些争议,特别是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说得直率一点,显然是联系着既得利益背景的。很多看起来争论很激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为它比较直接地、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传统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既得利益格局。比如说关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必要性和改革取向的基本认识,现在在理论上看起来似乎已经说清,不需要再下大功夫、花很多时间探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