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0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0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自古以来 ,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税费负担问题就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那么农村的税费改革究竟要从哪方面入手呢 ?一是“两项取消”即取消屠宰税和教育集资。屠宰税古已有之 ,杀了猪应该向政府缴税 ,这本也是老百姓能够理解的事 ,但只有杀了猪才能征税 ,谁杀猪向谁征税 ,杀了多少猪征多少税 ,这本也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当前的执行中 ,一些地方出于自己开支的需要 ,把屠宰税变成了定额税 ,一律定额向乡村摊派屠宰税 ,最后在一些地方演变了按人分摊屠宰税的现象 ,被农民讽刺为“猪头税按人头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当前 ,为了…  相似文献   
22.
赵耀 《农业经济》2003,(3):24-24
当前 ,乡镇财政问题 ,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算内财力紧张 ,收支缺口较大。二是工资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居高不下 ,平均在 80 %以上 ,财力为保工资 ,使办公经费及各项事业经费明显不足。三是拖欠工资问题突出。四是乡镇、村两级债务包袱沉重 ,财政风险显现。乡镇财政困难 ,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支出的需要 ,为弥补预算内财力的口不免会引发各种“混收费”和“搭车收费” ,产生挤占各种专项资金和诸如“三提五统”等自筹资金现象的发生 ,造成乡镇各项基本公共事业和福利救济事业难以正常进行。乡镇财政困难可以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23.
赵耀 《中国金融》2005,(11):42-43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4.
25.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章从如何提升文化的竞争力的角度探讨文化旅游业发展问题,认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应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把握这个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知识的普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愿意“花钱买健康”。但是几年前保健食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假“鳖精”、“燕窝”的曝光,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心存疑虑,怎样才能花钱买到真正的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7.
惊涛拍岸 浪头扬帆——2008中国商标的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商标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过,在林林总总的故事中总有一些风声水起的珍贵片段值得我们用心记取,让我们轻轻滑动搜索的鼠标,在坚若磐石的往事里寻找震颤或柔软的消息。  相似文献   
28.
本文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通过实证研究在京工作的外国人的工作态度及行为,分析这一群体的工作状况和特点,从职业选择等理论角度,对调查、统计的结果作了相关的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29.
本文联系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发生的新变化,结合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供需变动的特征,探究了这种变动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影响分别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0.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历经了约20年的历程,畸形的市场结构和银行经营模式却仍然制肘着金融的深化和稳定,尤其当前,我们即将向世界敞开金融大门,这些体制陈旧、竞争力低下的金融企业和结构混乱的金融市场是决难加避的软肋。金融改革的历次实践充分说明仅仅依靠体制内力量是很难带来根本性突破的,要从体制外引入制度创新,由外而内地进一步推动变革。民营银行,毫无疑问是这种“第三种力量”的中坚。回顾整个改革的历程,“体制外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的飞速发展,填补了体制内企业在提供商品服务、安排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留下的空,直接带来了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完全可以借鉴其经验,从体制外入手,在内部“金融存量”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在外部的“金融增量”上狠下功夫,组建股份制民营银行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外”银行。并以此为突破口,打破体制内银行的市场垄断,实现从计划金融到市场金融的根本改变,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