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55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分析及策略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多年的中国农业改革经过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改革初始没有大的突破,本文认为关键是前一轮农业改革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了,需要进行改革策略的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其次对前一轮改革模式的绩效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评析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制度变迁的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32.
<正> 公民的标准是什么?不管如何定义,这几项权利是应该有的,公民应该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平等税费责任和义务、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平等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能够平等的享受这几项权利,就应该算是公民。如果我们将城市居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标准,或者说作为衡量农民是否是一个完全公民的参照系。我们来看一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距离公民标准还相差多少。  相似文献   
3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一、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粮食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偏好于行政管制的威力,不习惯利用市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放弃行政管制偏好,不要动辄就用行政管制来干预粮食的生产经营。粮食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应多运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保证粮食的供给和物价的稳定,确立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可行方式,建立一个以市场调…  相似文献   
34.
章分析了我国“下压型”财政体制的主要表现、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5.
成本分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方式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成败和效率。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有五种成本,成本分摊成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瓶颈。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成本不能按照常规的分摊途径和原则来解决,应该通过四个途径来解决成本分摊问题。  相似文献   
36.
农业发展急需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大才 《中国改革》2000,(10):14-16
  相似文献   
37.
38.
为什么农业改革已从“体制外”推进到“体制内”,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增量调整、边际革命到存量置换,特别是进入以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为对象的攻坚阶段时,却步履艰难,出现了制度供给不均衡、制度需求动因不足、制度体系不配套等制度缺陷。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制度的“计划情结”根深蒂固和前一轮制度创新的效率释放殆尽,而新一轮制度创新又没有随制度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跟进。本文就从当前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着手,来谈谈农业改革和发展如何突破僵局和制度封锁。一、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思考1.前一轮制度…  相似文献   
39.
多元化:农村统一经营主体的裂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完善,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家庭承包经营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而作为服务的法定主体——集体经济却日渐萎缩,无法承担统一经营的重任。因此,统一经营要求主体多元化、业务开放化和管理社会化来弥补集体经济在统一经营职能上的缺陷是势在必行。一、农村统一经营主体多元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产业多样化的要求。经营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打破了传统的“粮猪”产业格局,分散经营出现了许多变化,如产品结构多元化,产业布局专业化,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经营社会化和农户生产规模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40.
农业制度安排的非均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有许多农业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就是农业安排的非均衡性,无论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的制度安排,还是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农业制度安排非均衡都有其内在根源。必须确立科学的农业制度创新的策略及突破制度创新桎梏的措施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