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与地区营商环境数据相匹配,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地区营商环境影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营商环境改善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营商环境分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除政务营商环境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化营商环境、金融营商环境指标和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均正向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影响,更有助于弥补较差的公司治理结构给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行业异质性而言,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低创新型行业、非管制型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融资约束行业、高外部融资依赖行业、高契约密集型行业和高市场竞争型行业更显著。  相似文献   
22.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与信贷风险,还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即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当然,要想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还需从法律壁垒、财税政策、运作成本、外部环境等方面多加谋划。  相似文献   
23.
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障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金融改革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改革对制度环境较差和融资约束较高的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从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4.
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大银行对规模效应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至今未能化解。本文为近年来我国民间兴起的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模式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理论分析表明:第一,银企之间存在信息对称悖论,也即银行一味要求企业提供完全信息,会导致双亏;适度信息不对称则能实现双赢;第二,一定条件下,企业房屋、设备等实物类硬资本与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历史信用等信息类软资本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第三,中小企业通过互助融资模式能拆借到所需的软硬资本,并能根据意愿隐匿财务信息,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还能通过集体这个最后借款人增加资信等级,并使银行调高收益预期,从而最终可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温州金融危机进行个案考察发现, 民间金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在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转变进而恶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时, 民间借贷的性质将从互助合作性转向投机性, 民间借贷参与者的范围也将超越有效信任边界; 于是, 其私人治理机制再也无法有效约束借款人的败德行为, 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 由温州个案还可引申出如下结论: 中国长期实践的金融管制政策不仅为温州式金融危机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还抑制了非正规金融自发地向正规金融转型, 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扭曲效应,如企业家人力资本才能错配、 民间金融内聚高违约风险、 投机行为泛滥以及租值耗散等。  相似文献   
26.
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库及省级层面的制度数据测度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具有U型影响效应,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低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对企业规模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大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才会对企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当前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水平远低于理论上的门槛值,从而对企业规模扩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地区制度环境显著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28.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对计量结果的有偏性影响,使用1949年地区商业贷款占比和地区识字率变量作为初始商业文化禀赋的工具变量。 IV估计结果表明,初始商业文化禀赋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9.
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0.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