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不协调现象是:一方面银行存差(银行存款多于贷款的差额)和外汇储备急剧扩大;另一方面外资大量流入,特别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我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首位。一般而言,利用外资的必要性首先在于国内资金不足,而银行存差和外汇储备的扩大则意味着双重损失,即在国内资金大量闲置的情况下以高昂的代价大量引进外资。人民币资金闲置或相对过剩的主要形成和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银行储备资产和居民手持规金大量增加。例如,1994、1995  相似文献   
82.
对总需求及其结构的分析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将总需求定义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存货投资四种需求之和。第二个层次是将国内生产总值视为总需求。上述两种总需求概念的区别表现在出口方面。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出口是指净出口,而第一种总需求定义中的出口是指出口总值,因此在量上上述定义的第一层次总需求略大于第二层次总需求。第三层次是将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之和视为意愿总需求或有效总需求。一、改革以来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1.第一层次总需求结构改革以来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消费…  相似文献   
83.
一、我国目前的实际投资率并不象现价投资率反映的那样高 投资率是投资在GDP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率。1993、199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均为36.5%左右,比1988年高4.4个百分点。但实际上,由于以下原因,我国目前的投资率指标与前几年、与国外均有不可比之处: 第一,GDP内部价格结构变化不平衡.十多年来投资价格上涨幅度平均而言远高于GDP缩减指数,意味着目前现价投资中所包含的价格上涨因素大大超过现价GDP中所包含的价格上涨因素,从而人为夸大了现价投资率。据测算,如以198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1994年不变价投资率为33.3%。  相似文献   
84.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一直确定为7%左右,实际增长速度则略高于7%.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然确定为7%左右.那么,如何全面地理解7%、如何更好地实现7%这一预期目标呢?  相似文献   
85.
一、改革以来的投资率变化趋势与"九五"投资率确定"九五"投资率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对过去十多年来的投资率变化趋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与"八五"投资率有必要的、合理的衔接。统计表明,除三年治理整顿时期情况特殊外,改革以来我国投资率变化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1981—1994年我国投资率(指现价固定资产投资率,下同)由20.1%上升到36.5%,上升了16.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预计1995年投资率为36%左右。分别不同时期来看,1981—1988年投资率基本上是持续上升的,1989—1991年由于治理整顿,投资率降至25%的水平,1992—  相似文献   
86.
补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种分配工具,补贴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方面,我国对补贴的统计不完整,公布的补贴数额范围比较小,不足以说明实际补贴规模;另一方面,补贴的方式和环节多种多样,不同的补贴对国民收入分配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本文试图合理地估算近年来我国的实际补贴规模,进而探讨补贴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展望未来,新机遇、新红利、新优势具有可能性,但没有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创造、追求、利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抓住新机遇、营造新红利、增创新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