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423篇
工业经济   185篇
计划管理   686篇
经济学   355篇
综合类   205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98篇
农业经济   224篇
经济概况   35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本文对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无疑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正确途径。但也有部分企业承转制之机,采取多种形式“悬空”银行贷款,有意逃债、废债,使信贷资产遭受损失。为此,我们对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45户转制企业进行调查,以求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遏制企业转制中信贷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33.
丁俊发同志在流通界是一个著名的官员学者,他是来自学者的官员,教授出身,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卓有成效地指导工作;作为官员他又坚持理论研究,尤其是退居二线。全力以赴开拓物流采购新领域的同时,结合中国流通改革的研究,撰写大量的论文,提出自己有创意的创新的观点,有效的指导和促进流通工作进展。《中国流通》一书,正是他对流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论是业内业外人士都值得一读,尤其从事流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更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我们的时代是商业时代,21世纪是商业世纪,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没有交换,没有流通,没有商业,市场经济就成为一句空话。流通扩大了交流,流通密切了关系,流通促进了发展。作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系统的阐述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并紧紧地结合中国实际,对流通领域中重大问题,如中国流通的发展战略,加入WTO对中国流通业的挑战、机遇与发展,市场与消费,农村市场的开拓等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系统的论述。该书首次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流通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在充分肯定他们对流通理论贡献的基础上,分析由于历史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和偏颇,对于我们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欠债还钱”,短短四个字道出了中国人传统的“重约守信”观念。近日,宜宾珙县年逾古稀的老人张玉明就做了这样的诚信人——60年前他借了邻居家的稻谷,几十年来,事过境迁,但老人始终认账;不久前终于如愿找到借债人,还了旧账,也了却这桩压在心底多年的“良心债”。  相似文献   
38.
(一)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国企改制的核心内容 在20世纪末,中国的国有企业实现了三年脱困目标,但脱困并不等于改制已经完成.相反,任何没有改制的脱困都将是暂时的.我们国企真正要做的则是在脱困基础上的进一步体制改革.国家"十五规划"提出:2010年国企体制改革将完成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任务.  相似文献   
39.
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必须对其道德选择进行思考。因为道德上的考虑不仅影响社会保障的规模和结构,而且影响社会保障的形式。本文所作的思考,主要包括对人性的假设,对公平的理解以及对权利的界定。对人性的假设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起点;对公平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对公平和效率作出权衡;对权利的界定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采取何种支付方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