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19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676篇
财政金融   1888篇
工业经济   1795篇
计划管理   8085篇
经济学   5621篇
综合类   6753篇
运输经济   525篇
旅游经济   400篇
贸易经济   4345篇
农业经济   2382篇
经济概况   2700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1547篇
  2020年   726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1352篇
  2014年   2070篇
  2013年   2060篇
  2012年   2940篇
  2011年   2925篇
  2010年   2894篇
  2009年   2774篇
  2008年   2739篇
  2007年   2648篇
  2006年   2465篇
  2005年   1954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1篇
  1939年   2篇
  1933年   1篇
  192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开出版的官方的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07年、2008年这两个年份,除少数经济发达省份外,全国就业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的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明显,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逐步缩小。由于就业环境改善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所以实现经济发展向高就业、高报酬、高消费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缩小就业质量差异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三方协商机制的实施;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地区间、城乡间高效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实现平等就业,促进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2.
生态退耕工程从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政策体系本身的缺陷和贯彻实施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目前我国退耕政策正处于面临质疑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加快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体系,对于确保生态退耕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最终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工作中现存主要问题的剖析,综合得出为保证退耕工程顺利实施,西部生态退耕政策保障体系所应具有的内涵和框架体系,以求为国家制定更为完善的生态退耕政策提供合理建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摘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基于城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收入差距,而数字鸿沟中的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教育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层面的收入差距程度;(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收入水平和金融城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4.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 来城市公园的使用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 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户外运动中监测自身活动轨迹、距 离和能量消耗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通过手机 信令、微博、百度POI等大数据与GIS技术结合,构建依托大 数据的GIS耦合模型,从游人的行为需求出发对公园的慢跑游 线、景点热度、游人空间分布等进行使用后量化评价,并针对 问题提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大 数据与GIS的结合可以为公园的景观优化提供客观且理性的整 改依据,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城市公园的景观提升。  相似文献   
95.
关于增发新股折价原因的解释有多种,本文的研究表明,股东利益冲突是造成中国新股增发折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利用1999—2008年上市公司所有公开增发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开市场增发公告价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剔除投资者情绪影响之后,公开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趋于不显著,说明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不同类型股东之间的利益更加趋近,从而支持了刘力等基于二元股权结构对中国市场上公开增发公告负价格效应的解释,也从公司财务层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在统一不同股东利益方面的效果。本文还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公开增发公告价格效应为负的程度倾向于越大,越低迷则越小,说明投资者情绪对经典的公司财务结果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7.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和诸多专家关注的焦点,而这些地区走上富裕道路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自身地域禀赋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本文作者在对甘肃省河西民族地区四个民族自治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了四个民族自治县显在和潜在的特色种植业,着重论述了以种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开发可行性分析和产业化开发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开发的几点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不同园林树木对重金属的吸收情况,以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中科院植物园、马甸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和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不同环境绿地为样地,选择样地间共有的园林树木,采用ICP光谱仪测定了6种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中重金属锌(Zn)、铬(Cr)、镍(Ni)、砷(As)和汞(Hg)的含量,以此为基础,采用隶属函数法将6种树木单位重量对5种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进行排序,并对同树种叶片与当年生枝、5种重金属吸收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和一年生生枝条单位重量中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因重金属种类而异。Zn、As含量最高的为金银木,Cr、Ni、Hg含量最高的依次为圆柏、侧柏、丁香;丁香富集Zn、Cr、As的能力最低,白皮松富集Ni能力最低,侧柏富集Hg能力最低。2)树木叶片和当年生枝单位重量对5种重金属综合富集能力排序为:金银木>侧柏>圆柏>油松>丁香>白皮松。其中,针叶树种中圆柏、侧柏、油松富集5种重金属的综合能力显著高于白皮松(P<0.01),阔叶树种中金银木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显著高于丁香(P<0.01)。3)树木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也不同,不同树种间叶片与枝条中仅Cr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61(P<0.01),其他4种元素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同树种叶片和当年生枝Cr和Ni吸收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他元素吸收之间未呈现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北  相似文献   
99.
李霞 《价值工程》2014,(3):64-65
本文主要根据2001-2011年江苏省用电量样本数据,建立了江苏省电力负荷与人均GDP、工业化以及人口数之间的多元回归预测方程,并预测了江苏省2014-2020年总用电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介绍了在天津市地铁大厦暨地铁海光寺站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工程的特点、施工技术和应用情况,为城市建筑物密集区的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及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