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代的发展、进步让其对市场营销渠道的建立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将市场营销渠道的建立目的实现,了解在此之中的冲突,探索出更具优性的管理措施也就变得极其关键了。  相似文献   
12.
单纤维强力仪是棉纺厂中的常用仪器,经常会因使用环境恶劣引起故障,本文针对棉纤维的夹持困难和打印机的传动部件运转不灵故障,提出了解决办法,要做到放样准确、轻柔;夹持松紧适度,不滑脱;出现滑脱能处理;经常清理传动部件内的飞花。同时介绍了单纤维强力仪的常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物流英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在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和国际化的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显。安徽大学物流系自开设物流英语课程以来,持续不断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文中针对物流英语课程特点,采用基于团队展示学习法的物流英语教学方法,详细地论述了项目选题、项目设计、团队组建、课堂展示和考核方法等五个环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兰凤 《中国储运》2012,(5):108-112
本文以产业组织的经典SCP范式为理论框架,分别从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及相互关系,以及政府规制等几方面,对我国物流业的产业组织研究进行梳理,并在综述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一些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的指标,运用历史和现实、定量和定性以及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保险产业组织,发现中国保险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市场行为未得到改善,市场绩效未明显提高,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开放经济宏观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考察了金融开放扩大、金融效率提高是加大还是降低了中国经济波动性问题.模拟结果显示:金融效率不变时扩大金融开放会使消费、投资波动性先降后升呈U型特征,产出和利率波动性表现出先较平稳而后上升,就业和通胀波动性则一直上升;金融开放度不变时,各宏观变量波动性都随着金融效率提高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金融开放扩大会加大产出的波动性,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U型特征显著,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平滑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继续扩大金融开放而不同时提高金融效率,将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平滑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DSGE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一个三部门经济DSGE模型,使用中国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校准后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模拟数据的脉冲响应图、波动性和自相关性发现,含金融加速器模型模拟的数据对实际数据的解释能力更强,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有助于放大和传播所有对投资和产出暂时冲击的效应.该结论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经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存在性,并验证了中国信贷市场摩擦导致金融加速器机制提高了标准宏观经济模型解释正常周期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行业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使用SUR计量方法.对制造业30个子类行业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15个行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另外15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表现出最大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效应大小为1.98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最小,效应大小为0.50%.其他行业的行业层面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在0.56%-1.73%之间.这些结论对政府的信贷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三方面比较分析了上海市与广州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采用份额法计算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利用TFP核算公式计算出上海市和广州市1979~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论表明:(1)1992年以前,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远远低于广州;(2)广州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上海的这一指标从1997年开始则持续快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广州;(3)2000年以后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而广州的这一指标则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