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消费结构开放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92.
叶寒凌  杨建龙 《经济师》2009,(12):217-217
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税收管理员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提出目标管理、团队作业、质量循环管理和强化责任感来提升税收管理员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93.
汽车普及将有助于改变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状。汽车大众消费引发的“就业效应“有利于人口向城市流动或者形成新兴城市;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扩散和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城市文化生活。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机制和弥补市场失效的前提下,发挥法制规范、战略疏导、利益协调和统筹规划的作用,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4.
95.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步 ,我国产业的发展格局将如何变化 ?煤炭产业将如何寻求最佳定位并力求突破 ?本刊特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杨建龙博士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杨博士认为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格局出现明显变化 :一方面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等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一直稳居各行业首位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另一方面 ,产业增长的均衡程度明显提高 ,说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6.
由于劳动力的质量变化,单纯从业人数及其变化无法准确地反映劳动投入水平及其变化,因此需要编制包括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然而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乏,既有研究只编制了2000年之前的劳动投入指数.因此,本文在对劳动者按受教育年限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行业教育程度矩阵和行业劳动者报酬矩阵构造出2000年之后的劳动者报酬向量,然后运用tornqvist指数编制了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最后计算了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劳动投入指数的分析表明,劳动力质量的改善是目前我国劳动投入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通过对要素投入贡献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依靠资本推动的,因此,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7.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8.
杨建龙 《经营者》2011,(15):115-118
短期这样的波动,只要偏离了长期趋势,偏离幅度越大,偏离时间越长,意味着回复的力量越强,回复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99.
2005年第二季度以后,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煤炭生产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煤炭库存继续增加供需紧张形势将有所缓解。受此影响,煤价将高位运行,继续上涨空间不大,商品煤价格趋于平稳,电煤价格将有上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调整、制定新形势下的汽车消费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加入WTO的新形势,适应和满足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特别是私人购车的增长需求。汽车市场消费主体的变化与需求特征 1.汽车市场消费由公款购车为主体转变为私人购车为主体 计划经济时代,在以公款购车为主体的市场中,汽车的产量和消费水平取决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资金筹措。国家投资增加,财政支出政策放宽,则汽车的购买力会增加,国家经济紧缩,汽车市场就随之萎缩。 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汽车市场消费格局正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购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