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殷琳 《上海房地》2004,(7):59-60
根据《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和《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一是单独的土地使用权。对于这类抵押,设定抵押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土地必须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通过国有土地租赁方式取得的承租土地使用权。二是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设定抵押权。对于这类抵押,无论土地使用权来源于出让、国有土地租赁还是划拨,只要房地产权属合法,  相似文献   
32.
殷琳 《国土经济》2007,(1S):18-20
抵押是常见的一种担保形式,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房地产抵押权的优先受偿性、追及性、特定性、附从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房地产抵押权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指出,在实际中我国房地产的抵押权可能是物权,也可能是债权。  相似文献   
33.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琳 《上海房地》2008,(5):41-42
根据“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发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若干规定》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中有两类可以设定抵押权,其一是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集体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集体荒地土地使用权);其二是因抵押乡(镇)村企业厂房等建筑物涉及所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34.
35.
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估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比较法是房地产估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正确选择可比实例与确定比较基准是运用市场比较法的关键。在选择可比实例时除满足基本的要求外,还应使可比实例房地产的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与估价对象房地产的土地剩余使用年限相同。评估旧有房地产时,建筑物的成新率应作为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单独考虑,成新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要确定权数。  相似文献   
36.
殷琳 《中国物价》2009,(9):43-45
我国城市土地价格是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包括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和划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本文通过对决定和影响我国城市土地价格主要因素,即土地用途、建设用地使用权性质、宗地内外开发程度及土地市场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在我国有限期的土地使用制度下,城市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应计提折旧。影响土地价格的外在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了土地的市场状况,进行城市土地价格评估时,必须将土地的市场状况“静止”于估价期日。  相似文献   
37.
一、土地使用权划拨的含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含义:1.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者缴纳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和征用集体土地)和无偿取得(如国有的荒山、沙漠、滩涂等)两种形式。不论是何种形式,土地使用者均无需缴纳土地使用权出…  相似文献   
38.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这一目标的总体布局下各行各业均需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并加速绿色转型。立足于“双碳”目标对铁路运输企业提出的碳资产管理要求,从碳资产的定义出发,分析了铁路运输企业涉及的四类碳资产,即配额型碳资产、减排型碳资产、工具型碳资产以及碳源型碳资产,进而基于碳排放数据管理、碳减排项目管理、碳市场交易管理、碳金融业务管理和碳经营战略管理的框架,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并从夯实碳资产管理的数据基础和提升不同类别碳资产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