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苏北农村城镇化不应遍地开花,而应走优先发展中心镇的道路。只有重点建设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基础较好、对其周围区域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才能使其成为推动苏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22.
这是一场精神洗礼--涤荡作风之垢、行为之弊。 这是一次作风锤炼--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这是一项必然之举--坚守党的“生命线”、奏响为民务实清廉最强音。  相似文献   
23.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4.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5.
城市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空间拓展、发展功能转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因城市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而发生动态演化,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日渐形成,直接推动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经济绩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典型区域,已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特征,对城市群系统层级体系演化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性指数,衡量城市在城市群系统中的中心度,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的交互影响,探讨多中心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中心化发展显著促进长三角城市经济绩效提升,而且首位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着异质性、非线性影响,与其自身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差异化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6.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由东至西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圈层式空间结构。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分析为起点,定量考察其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要素禀赋、运输成本、区域开放度、政府作用力有显著影响外,集聚经济、空间依赖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城市集群发展、创造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及完善区际交通网络等方面,重塑我国中小企业区域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7.
一部电影《超人》曾让人如此痴迷。他总是在紧要关口,挺身而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国网冀北物资公司良乡仓库也有一位"超人"——移动检测平台,不过它是"三个人"组成,是超级超人。 眼下,电网春检工作已开展,由超人"三剑客"把关的春检物资陆续在冀北战场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8.
作为职教改革的源动力,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设计开发课程,淡化学科体系,正是体现了“教育成就人、发展人”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9.
高丽娜 《物流科技》2014,(11):133-135
基于已有绩效考核研究成果,根据物流企业现行绩效考核问题分析,从考核指标选取、考核方法运用、考核周期的确定以及沟通渠道四方面提出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0.
伴随我国新发展阶段创新需求特征的转变,基础研究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日益凸显,而政府支持与人力资本结构在区域基础研究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以及创新产出结构3个维度,探究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及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的抑制作用;政府支持会强化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影响。由此,提出不同区域应全面认识基础研究强度的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充分发挥创新管理政策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