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31篇
计划管理   148篇
经济学   162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6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论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与其他产业相比有两个方面的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农业经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 ,需要对农业经济进行产业保障 ,也就是国家要对农业经济进行一定的补助。而我国现在的这种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 ,今后 ,国家对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主要是应通过国家补助农村的公共产品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32.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由粗放式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财务管理问题成为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为我国物流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我国的政府体制是按照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其特征是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同时也直接控制了居民的经济行为。因此,我国按照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是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的,市场应有的调节作用被政府所取代。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按照传统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虽然已发生了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改革政府体制,形成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政府体制。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我们认为,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缩小政府规模,二是调整政府机构,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4.
魏杰 《中国金融》1992,(5):42-44
关于居民储蓄的内在规定性及居民储蓄的形式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获取非经营性资产收益的经济行为。从通过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而获得收益这点来说,居民储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居民收入行为。但是,居民储蓄收益同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居民收入是不同的,因而居民储蓄行为是与居民收入行为既相互联系,但又不能混为一体的经济活动。相应地,不能将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混同为一个范畴,而是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5.
36.
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拥有国有资产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其它。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和保值增值都是实现其目标的手段之一。国有资产具有多种形态,可以借助不同形态的转换实现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目标。三个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方式。应该组建和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集中运营。  相似文献   
37.
不能出现泡沫,那就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怎么做,资产价格仍然是明年启动投资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又不希望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出现泡沫的问题,因此我们明年启动投资的时候一个重点就是对资产价格的控制是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39.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总需求严重不足。除了刺激总需求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措施是优化供给。 优化供给,一方面可以消除供给中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使相对过剩中的供给虚假成分降低,通过纯洁供给而改变需求不足,调整供给与需求失调关系;另一方面,优化后的供给可以引起新的需求,带动需求增加,从而实现刺激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