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当前全球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全方位盛行的背景下,本文运用WTO、中国贸易救济网的反补贴调查数据库,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实施反补贴调查的形势及影响,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实施反补贴调查的规律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了中国遭受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本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加值贸易,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主要由直接进口国消费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值以及出口到第三方国家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构成;美国、日本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参与程度较高,但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上还处于中下游位置,并且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与发展等细分行业的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呈反向变化;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服务业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反补贴已经成为中国与国外贸易摩擦新的焦点。在全球贸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和贸易保护长期存在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反补贴面临潜在的重大政策决策需求。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反补贴政策实施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反补贴政策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系,以期引起更多相关专家、学者的共鸣,为中国反补贴调查机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国内外反倾销中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确定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提出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反倾销因果关系的理论与方法.然后比较了使用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为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确定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反映信息摩擦的产品关联关键性指标,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了产品关联对中国差异化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较高的产品关联度能够弱化信息摩擦,促进中国差异化产品出口;(2)在自由分类法下,基于产品关联的全球价值链活动有利于出口产品信息扩散与共享,在保守分类法下,产品分类的差异性将导致信息摩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呈现“产品转移效应”;(3)在产品关联网络中,中间中心度对中国差异化产品出口更具促进作用,体现了更高的网络资源控制能力、更强的信息传递控制能力、更大的网络枢纽作用等越有利于产品出口;(4)传统引力模型中的地理距离与反映信息摩擦的产品关联均为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外反补贴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已经由企业的微观层面向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发展,反补贴调查已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反补贴问题已受到政府、行业、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外关于反补贴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SCM)以及构建的关键宏观决策影响因素"BL"组合模型,运用2004-2009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对我国发起的38起反补贴案件及其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对国外对华实施反补贴政策的关键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2005-2009年我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发展对于科技进步的影响作用以及地区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指数体系与科技进步指数体系内在要素之间存在正向影响作用,且作用关系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根据研究结论,分析了调控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素,并基于地区差异提出了推动科技进步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鲁苏豫皖交界区域城市中心性的社会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心性是反映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影响力的重要测度指标,城市中心性研究是当前区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选取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中心性、产业中心性、吸引力中心性三个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城市中心性问题.研究得出:本区域有成为整体经济区的客观基础,存在东西两个经济亚区;徐州具备较强的综合优势,最有可能成为本区域的中心城市;济宁、商丘、枣庄、菏泽各具优势,加以综合提升,将成为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