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99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51.
152.
<正>2010年的一号文件给了我们一个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明确信息。国家将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为城镇化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3.
在当今中国急剧变革时代,思想界的活跃程度可与"五四运动"时期比肩,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和农民的变化轨迹。科学地讨论社会问题的前提,要紧的是两条:一是要概念一致,否则无法对话。  相似文献   
154.
熟人社会有不同类别,不妨把熟人社会大略分为传统型与现代型两种。传统型熟人社会的纽带复杂,其中既有宗法血统关系,又有宗教纽带,还有经济依附。村里的领袖不仅是族长,也是神权的代表,还披了道德的伪装,又掌控了别人的生存命脉。一般而论,这种熟人社会是可怕的。如果基本结构不变化,这类熟人社会被放大为如"城关镇"一类的小城市,其实还是一个大村庄,传统熟人社会的弊端照样存在。传统熟人社会成功转型的最根本条件,是实现物质利益关系与宗法关系或其变形之间的切割,将物质  相似文献   
155.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毫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6.
据媒体披露,国务院正酝酿修订有关法律,以规范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这件事如果做好,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村涉地冲突。笔者根据这几年的调查认为,这项修法工作应注意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7.
<正>专家点评:评价一项政策好坏的视角,最重要的是要看经济效率能否增进,社会平等是否得到改善,社会稳定程度能否提高,生态环境是否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多年来,我对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认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就是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政治行动。上级改革文件只管政治大道理,下级行动却有自己的政治小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但小道理也有上级说不清的自己的政治逻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的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将使中国经济保持未来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使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根本改变——大部分农村居民将在脱离农业生产以后移居到城市,从而使中国人口分布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农村将转变为专业农户的生产生活区。  相似文献   
159.
说中国城市缺乏土地,因此不能快速城市化,缺乏依据。我们知道,一平方公里一万人的人口密度,是花园式城市的标准。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在3000人/平  相似文献   
160.
有人认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化陷阱"开始显现。我认为这种疑虑是没有根据的。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只是这种城市化不是很实在,一部分农民工没有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就业机会少,阻碍城市化吗?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中国的2.53倍。我倾向于按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过长来解释这个差异。调查表明,80%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每周在50小时以上,超出标准工作时间20%以上。粗略计算,如果城市职工普遍这样超时工作,意味着全国减少60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