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产业集群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世界上成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都无一例外地依靠风险资本投资发动机的推动.我国也应以风险资本投资作为驱动器,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42.
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问题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产业集聚、循环经济问题研究的渊源、现状以及国内学者研究二者关系的初步进展.并指出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产业集聚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循环经济能确保产业集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产业集聚的区域负面效应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改革》2007,(9):33-38
产业集聚具有拥挤效应、锁定效应和环境负面效应等三大区域负面效应。运用复杂性科学剖析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旨在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让新一轮的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深圳市小产权房因原土地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包括在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审批批准后建房、合作建房等类型;由于自2004年开始深圳土地实行国有化,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设立的用益物权也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土地之上的小产权房也各有特性。深圳在清理小产权房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判断小产权房的出路。  相似文献   
46.
2010年4月,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中国的风险管理推进到更为具体的、实质性的操作层面。风险管理已成为帮助企业发展、贯穿企业经营的必不可少的控制过程。本文主要对中外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作出简要介绍,并对中外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发展进行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47.
<正>从重庆到厦门打工的李祖琼,每隔半月就要到厦门农商银行马巷支行给家里人汇款。"我一般周末来银行用这个(农信银快汇)业务给老家汇钱,寄600块只需3块钱手续费,钱能不能到账立马就知道,很方便,也很安全。"李祖琼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金融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喜悦。"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平时没时间来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我行专门针对这一群体实行了全行37个营业网点周末办理‘农信银快汇’业务的金  相似文献   
48.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1.人才价值观念、管理方式落后。 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仍抱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陈旧的人才理念和用人模式,没有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或者认识到了,而行动上却滞后缓慢。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中,只重视资金、设备,忽略“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只把人看作管理的对象,对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人才无用武之地,工作中失落感较强,导致人才流失。另外,国有企业在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处于支配的优势地位,权力的失衡使企业较少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9.
研究目的: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揭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土地利用管制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控提供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碳收支核算、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黄河流域碳收支时空差异明显,碳汇量相对稳定,净碳排放量呈明显上升态势,这表明区域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加;(2)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中游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上游与下游;(3)碳排放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包括4种集聚类型,其中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区面积呈扩张态势。研究结论:黄河流域碳收支状况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未来应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管制,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