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②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和融资能力等途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水平、融资能力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与全要素生产率间起中介作用;③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加大金融资源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32.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实现“节能”与“减排”双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维度的检验发现,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产业在地区间的布局和对要素吸引力改变产业集聚程度影响碳排放强度;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嵌入各个行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强度影响碳排放强度。本文为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3.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34.
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基于职住平衡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职住平衡概念,将交通拥堵作为调节变量,对职住平衡影响雾霾污染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并以中国45个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基于海量交通出行数据的高德拥堵延时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采用空间截面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45个城市的雾霾污染呈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2)交通拥堵在职住平衡与雾霾污染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职住平衡对雾霾污染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职住平衡有助于减少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对雾霾污染的偏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交通拥堵加剧了城市雾霾污染;随着交通拥堵程度的增加,职住平衡的减霾效应逐渐减小.(3)第二产业占比显著地增加了雾霾污染,而经济发展、公共汽车拥有量、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减缓雾霾污染.本文结论对职住平衡减少城市雾霾污染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DMSP/OLS夜间灯光校正数据代替GDP衡量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波特假说"进行经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溢出特征,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抑制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刺激技术进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但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创新补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以江汉平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及数据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饮水安全中要素的多层性和异质性特征以及各子要素的外部性特征,使农村饮水安全陷于困境。因此,政府的强力介入和供给主体的异化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7.
数据要素高效集聚对于改善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劳动力资源配置、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剖析数据要素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集聚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且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样本组。数据要素集聚通过缓解劳动资源错配、提升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路径对科技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数据要素集聚存在向邻近地区正向溢出的现象,从而提升了周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为了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应积极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梯度式扩容,推进数据要素开放与大数据融合应用,以更好地释放数据要素集聚的红利。  相似文献   
38.
准确揭示村庄迁居安置意愿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村庄通达性的关系,对于推动乡村聚落体系重构和合理发展就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淮安市为研究区,以全样本行政村调查数据和交通网络数据为支撑,利用描述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与表达、熵权-TOPSIS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村庄迁居安置意愿(Y)空间差异不甚明显,而货币迁居安置意愿(Y1)的空间差异高于实物迁居安置意愿(Y2)。Y、Y1和Y2都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②外部连通性对村域综合通达性(Ci)的贡献最大,Ci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市域北部平原村庄Ci高于南部低山丘陵和中部河网密布地区村庄。③Y1、Y2和Ci在市区和县城周边都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异特征。其中,Y1是内圈低外圈高,而Y2和Ci是内圈高外圈低。④在迁居安置意愿与通达性的空间耦合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