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的战略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自20世纪末以来迅速加快,本文认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与策略是:以CEPA起步,推进与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严重政治分歧干扰两岸经贸交流,影响两岸人民的利益,祖国内地确定了“政经分离”的对台经贸政策策略。但是,对“政经分离”策略效益的评价始终存在不同看法,以至引起不同方面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首次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比较政治与经济议题结合的谈判结构和政治与经济议题分离的谈判结构可能对海峡两岸关系和各自利益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的对台经贸政策做出另一角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CEPA解读--中国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晓红 《经济前沿》2003,(12):31-34
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于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签署。从提出、协商到签署,该协议仅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绝无仅有,与中国过去在区域合作中所持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在国际上产生种种猜测,认为这是一个建立在政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是两岸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动力来自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和市场竞争因素。本文拟就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等三个指标,对两岸农产品各自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技术评估,为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前景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举世瞩目。作为对外开放的典型标志,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排名第二、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最多的经济体。中国对外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港澳台地区功不可没,甚至可言,如果没有同文同种的新型工业化经济体港澳台与中国内地的密切经贸往来,中国对外开放将经历较长的探索阶段。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投资者,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推动者,也是中国进军国际市场的最重要中介与平台。无论是珠三角经济带还是长三角经济带,港澳台企业都是重要的支柱力量。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是与香港和澳门签署的,今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港澳台地区将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形势分析:未来趋势与主要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滑落。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出现进出口价格回调、贸易条件改善等新趋势,但是,在外需持续下降、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提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出口增速可能继续下调,不排除出现大幅回落的可能性。未来一段时间,应稳定外贸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积极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7.
概括了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了影响学报编辑培养的客观原因,提出要适应高校改革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学报编辑的培养,建立可行的培养机制,对现有的编辑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学报编辑的潜能,改变学报编辑的现状,建设优秀的学报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发展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能量,从1981年至1991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3.3倍,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达到历史最高点。为保障出口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当时的形势,我国制定了以降低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其目标是: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其途径是:第一,努力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