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叶永卫  李增福 《金融研究》2021,489(3):114-131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国企“混改”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国企“混改”过程中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机。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参股促进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参股通过治理效应路径和融资约束路径共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具体表现为非国有股东参股带来的监督治理效应和融资约束强化效应均增强了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使国有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参股推动的国有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并非出于短期利益追逐,而是为了平滑企业投资进行的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对于如何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叶永卫  云锋  曾林 《财经研究》2022,48(5):95-109
在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国有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容错纠错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计量结果显示,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测试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提升风险承担和完善公司治理进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有助于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而货币薪酬激励则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数量,而且还提升了其创新产出质量。这一方面表现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增加,而外观设计专利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创新产出的价值增值能力显著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同时辅以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2018年国地税合并改革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从税收征管独立性视角考察了其对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会导致企业总体债务规模显著上升。区分债务类型来看,国地税合并未促使企业增加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银行贷款,而是促使企业增加了不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商业信用,这一结果否定了债务税盾效应假说,而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以及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中,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债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再次验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此外,文章还发现在国地税合并之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股利分配显著下降以及财务风险显著上升。文章结论表明,在国地税合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税收征管加强给企业带来的流动性约束,这对于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可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发生在第4季度,即存在“异常投资”行为。针对这一特征事实,本文试图从税收筹划视角进行解释。基于两期投资模型的理论表明,给定固定资产折旧具有税收规避功能,企业推迟投资并在获取更多财务信息后再做投资决策,相当于持有一项“等待期权”。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越大,“等待期权”价值越高,年末投资以降低所得税负担的动机越强。进一步,基于加速折旧政策出台的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加速折旧政策显著弱化了试点行业的“异常投资”行为,而且该效应在盈利能力强、所得税税率高、财务信息不确定性高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相对较小。特别地,试点行业在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之后的资本配置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尤其发生在“异常投资”程度高的企业,这反映出“异常投资”行为在帮助企业实现税收规避的同时,会损害其长期绩效。本文强调,理解企业的税收筹划动机对于推动财税政策改革以助力投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政府部门不断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还本申请,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支持。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银行续贷政策收紧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且该效应因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从企业层面来看,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抵押品匮乏及SA指数高的企业更为凸显;从地区层面来看,该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金融深化程度低及银行密度低的地区更为凸显。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降低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和贷款期限缩短。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还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但对企业的资本密集度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另一个视角支持了现阶段银行机构放松续贷标准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